全球網業之王-思科系統(CSCO)2024完整投資攻略
現在是網路與手機的時代,民眾幾乎都是通過網路來認識這個世界,通過手機進行交流,可以說掌握了網通內容就能控制民眾的想法。因此,多國的政府都會設定相關的監管部門,審核內容的傳播。
但在更高層次國與國的博弈中,爭的不光是訊息內容,更是通訊行業的『標準』,也就是網路這個行業最基礎的設施,如海底光纜、路由器、交換器的規格制訂標準與訊號網路傳播標準。
本文將和大家介紹的就是,過去幾十年來,全球網路通訊行業中 ,話語權最高的企業——思科Cisco,將為大家介紹思科公司的成長歷程,並分析思科未來的投資價值。
思科系統(CISCO)簡介
思科成立(CSCO.US)於1984年,是一間總部在美國的通訊設備商,1990年在美股上市後市值一陸狂增,曾在2千年網路泡沫時期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超越微軟與INTEL。之後雖然網路泡沫破滅,公司股價大幅下跌,但公司後來靠著網路業務高速發展,同時搭上雲端興起,一路順利成長,市值回到前高,目前市值已經超過2千億美金。
由於很多人認為這波AI狂熱有機會再次帶動科技股的資本狂歡,穩定多年被視為定存股的思科有機會迎來一波新的行情,值得大家關注。
思科成立之初主要是製作路由器,也就是大家想要上網或架設網站都會需要的一個裝置。
在公司剛成立的年代,網路的市占率很低但成長速度很快,搭配個人電腦走進千家萬戶,思科也高速成長。
但網路泡沫破滅後,思科發現路由器市場趨近飽和,因此開始轉型數位服務,開始藉由自己路由器高市佔率的優勢推出設置『內網』的服務,也就是WLAN,同時也發展資安,雲端與VPN等業務。時至今日,訂閱制服務收入已經有26%左右,公司目標2025年達到50%。
此外,思科業務也不僅僅在美國,而是走向全球,在亞太地區(日本、中國),歐洲,中東,非洲均有不錯的業務佔比。
思科產品能佔了全球80%的通訊服務,終端交換器市佔率50%,對全球網路的穩定性與安全性來說可以說是非常重要,甚至每當全球網通設備想要更新迭代(3G→4G→5G→6G…),思科都是規則制定者之一,那些電信服務商(如AT&T)還是台灣用戶熟知的中華電信、遠傳、台灣大哥大都只是去競標這些大佬制定好的標準產品的使用權而已。
可以說,思科是整個網路通訊行業的超級大佬。基於它行業的地位以及重要性,美國三大指數如道瓊指數、標普500指數與那斯達克100指數都將之納為成分股。
思科(Cisco)有什麼優勢?
多數行業都會面臨競爭者,龍頭輪流坐,尤其是這種事關國安的行業,很多國家市佔第一的都是國企,那為什麼思科能在如此重要的行業裡在全球都享有那麼高的市佔率,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思科不光是選手還是裁判。
大家都知道,通訊行業是規範非常嚴格的產業,畢竟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手機出國後不能使用、因此針對網路通訊全球都有一套標準需要遵循,從網路接收的硬體、到伺服器、甚至基地台,它都遵循一套標準,而由於思科早年起家市佔率高,因此標準的制定都會參考思科的意見,或甚至由思科提出後頒布,而這個組織雖然是國際的,但老牌的這些企業仍占據多數決策權,新進者很難撼動,你做出的產品照抄就是侵權、不照抄很難符合標準,想改良就算好,標準一改你又違規,基於上述狀況,除非你能在不侵權的情況下使用和對方一樣的方式做出更好的產品,否則很難打敗思科。
第二點就是基於美國霸權,大家都知道,思科有一部份業務是協助企業建置內部網路,這部分縱使說的再安全都有洩密可能,因此多數人或國家都會想自己做。
但如果你做這個業務只能國內有業務,市場很難做大,因此自己做很難獲利,與其這樣,不如將數據交給美國,就很像你不相信自家保險箱,所以把寶貝存在銀行一樣,銀行高層如果上下其手有心竊取基本上民眾是沒辦法反抗的,但這件事情發生的機率不高,除非你和銀行是死對頭。
因此也可以知道,除非和美國是死對頭的國家,思科的市佔率都是非常高的。而只要美元還是全球結算貨幣,就表示美國霸權依舊,思科的影響力就會持續存在。
CSCO的投資價值評估與投資前景
2023年11月思科公告財報與2024財測後股價跳空大跌,之所以會讓市場如此失望,主要的原因是公司的電話會議中,CEO羅賓斯的說法不符合華爾街預期,主要有兩點:
公司目前和AI相關的訂單只有5億美金,相比一年五百多億美金的收入,不到1%,可以說幾乎和AI絕緣;
下修2024年的營收與獲利,從原本的570億~582億降為538億~550億,EPS也從原本的4.01~4.08降低為3.87~3.93。
(思科股票走勢圖,图源:Mitrade平台)
由於公司沒有佔到AI這波風口,本業對未來又保守看待,因此即使公司的營收與獲利都超乎預期,華爾街也是很不給面子,紛紛下調股價。雖然目前思科股價表現低迷,但實際上,這反而為投資人創造了良好的投資機會。畢竟好的企業也要有便宜的價格才能讓投資人報酬率最大化。
分析思科過去的資料以及目前企業的所作所為,我認為思科並非沒有打算參與AI,營收的衰退也只是短暫的,原因有二:
1. 思科對AI的態度
目前市場不買單思科主要原因是資金有限且AI太誘人了,畢竟產品只要和AI有關,價格就能翻倍。
像AI SERVER價格是傳統SERVER的3~5倍,AI PC是傳統PC的2~3倍,所以AI佔比低,成長性就低。
但實際上,思科在去年8月時就曾對外表示,未來的營運方向就是網路設備的主要提供商。而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思科2023年9月就有提出會出資280億美金收購資安公司Splunk,這個業務預計2024年第三季會完成,思科財務長也表示『收購Splunk是我們把AI加入產品線中的最佳機會。』
畢竟Splunk目前已經和許多企業巨頭如可口可樂、英特爾和保時捷等都達成合作,合併進來之後,思科的軟體訂閱營收就有機會達到總營收50%以上,而且這些企業和思科的關係綁定也會更深。因此,目前價格下跌我認為是買點浮現。
2. 思科原本業務的展望
公司之所以會下修明年的營收預期,主要是因為轉型的陣痛期。目前思科大力將營收由原本的賣硬體為主的公司轉型為賣軟體的,並且軟體也並非一次性買斷而是訂閱制的。
這段過程,公司本身一定會失去一些客戶,畢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綑綁銷售的模式。但長期來看,訂閱制的毛利率更高而且和客戶關係更緊密,畢竟停止訂閱對客戶的影響更大,因此,我認為營收的衰退是暫時的。
另外最新會議中對未來的業務進行濃縮,將原本的6大業務濃縮為5大,如下表所列
原6大業務 | 新5大業務 |
|
|
直觀的看就是把網路未來發展和優化應用體驗合併成可觀察性收入。這麼做的目的比較直觀的說就是把兩個部門合併,這樣一來行政成本降低。畢竟優化收入體驗佔營收不到2%,獨立出來還是比較浪費的。
但除了這個之外,公司也把終端安全改成安全業務,可以說是把雲端平台的安全、資訊傳輸中的安全與終端設備的安全都整合起來,這部分主要也是因為SPLUNK併進來之後,安全業務變得更重要,公司為此還收購了5家小公司Accedian、Working Group Two、Oort, Inc.、SamKnows、Code BGP, Inc來達到提高客戶體驗、監察更全面的服務。
而這些都會是未來企業想發展AI會需要的,畢竟隨著越來越多的數據資料上傳雲端,安全需求的層級就越高,能提供更完整資安服務的公司,企業將會願意花更多錢保平安,市場預估到2028年之前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7.16%,前景可期。
在強大的配套措施搭配下,我認為思科未來的AI相關營收不會比其他的科技公司低,而且訂閱制帶來的毛利率提升有機會推升本益比,值得投資人多關注。
CSCO股票的投資風險分析
至於思科(Cisco)的投資風險,目前來看有2個,分別是:
併購價格太高並且業務整合失敗
思科擴張業務的手段一直都是併購,1993年以來思科就收購了200家公司,有的成功有的失敗,這次花費280億美金,在目前高息的環境下,犧牲現金流拓展市場如果沒有成功的代價是很高的。
競爭對手的出現
思科目錢在中國的市佔率幾乎為0,主要是因為華為靠低價策略崛起後思科的優勢漸漸消失,目前雖然靠著歐美對中國介入通訊設備的排斥仍有很高的市佔率,但若美國盟友未來隨著全球去美元化熱潮提高逐漸降低,公司市佔率很可能進一步衰退,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思科轉型軟體為主要營收的原因之一,因此,投資思科除了要關注自身的營收變化,也需要注意行業地位的變化。
像CISCO目前交換器市佔率近半,看似很多,但要知道這個數字20年前是7成,因此難保20年後市佔率會只剩3成甚至更低,所以路由器或交換機市場雖然需求很穩定,客戶忠誠度也算很高,但若是長期投資,還是需要時時關注對手的變化。
如何投資思科系統(Cisco)股票?
思科目前的本益比屬於相對低點,長線來看只要本益比低於15就是可以佈局的,公司預期2024年EPS約在3.9附近,目前CSCO股價50元來看本益比是12倍,有投資價值。
另外根據華爾街24位分析師預估,思科未來12個月目標價是52.09美元。
依照目前價格投資不賺不賠,但2024年因為多數AI股估值過高,很多分析師都預期資金會找相對安全的標的,而本益比較低的思科有機會成為避風港灣,因此下跌機率不大,加上若併購效應顯現或訂閱佔比拉高,公司本益比都會被調升,因此只要股價因單一事件大跌後進場布局思科,對投資人來說,頂多損失時間風險,不賺不賠領股息,長期來看都是能產生獲利的。
結語
思科系統算是全球市場曾經的霸主,也算是在中國市場栽跟頭的龍頭之一(GOOGLE也是),目前公司算是面臨轉型的重要時客,一旦成功從硬體商轉變為軟體商,本益比將會大幅調漲;反觀沒有成功,依託公司目前業務市佔率來講,也能穩定獲利。因此,只要CSCO股價足夠便宜,對投資人來說都是穩定獲利的。
若覺得目前多數公司股價估值都太高,想要將資產配置在一些安全穩妥的標的,思科會是很適合的選擇。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