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稅霸王硬上弓!微信 “硬剛” 會不一樣嗎?

海豚投研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一、內容vs渠道,史詩級巨頭拉扯上了


1.“二選一”純屬無中生有,爭議在抽成比例


上週,喧囂了近半個月之久的蘋果、微信“二選一”落錘——即將推出的iPhone 16批准了微信的更新,同時對於近一週微信提交的迭代版本,也順利上架。一時之間,王者硬碰硬下,微信幾乎被全網蓋章“大獲全勝”。


上述的“二選一”,注意最早的消息來源並非官方,其指出:隨着小程序遊戲市場規模快速增長,且不少開發商通過外鏈繞過30%的蘋果稅抽成,蘋果有意加強管控,要求騰訊清理應用內外鏈,否則蘋果將拒絕微信的更新,也就是瘋傳的“iPhone16中將不支持微信”。


海豚君認爲,這兩者之間的“二選一”可以稱得上是無稽之談,況且傳言中的“二選一”還是由蘋果爲主動“要挾”的一方。


而通過回溯信息,海豚君發現無論是蘋果還是騰訊,官方口徑,均未提及所謂的“有你沒我”看似王者爭霸但註定兩敗俱傷的說法——雙方的官方口徑一直都是“目前對於抽成方案還在積極協商中”,包括被批准迭代更新正常上架的當下。也就是說,雙方拉扯的關鍵在於抽成比例


這次雖然是蘋果首先將“小程序抽成”拿到談判桌上,但此前剛剛在DNF手遊與安卓渠道大戰中獲勝的騰訊,再碰上美國、歐盟紛紛通過強硬的訴訟手段,迫使蘋果調整抽成比例的關鍵時期,因此騰訊也對這次談判非常積極主動。


2. 對蘋果稅的爭議,微信並非首次


目前在微信體內的支付,大頭是實物商品交易的電商、本地生活(蘋果不對實物交易抽成),虛擬商品和服務的付費,主要來源於小程序遊戲付費公衆號的打賞等。

上述用戶消費場景中,按照正常的支付流程,iOS用戶在支付過程中就會被蘋果抽去30%。但因爲小程序、公衆號運行在微信生態體內,不涉及在App Store的下載過程,因此遊戲廠商可以更容易的通過第三方鏈接來規避蘋果稅。


圖形用戶界面, 應用程序描述已自動生成


針對公衆號打賞是否需要“抽稅”,其實早在2017年蘋果和騰訊雙方就已經交戰過,儘管微信的理由顯然更充足——打賞金額全部給到公衆號個人,微信並未獲益,不屬於平臺的商業行爲。


戰果從“微信取消iOS打賞功能”到“蘋果放棄抽稅”,利益的天平來回擺動,說明雙方之間也並不存在絕對壓倒性的獲勝方。


二、蘋果爲何對“蒼蠅腿肉”緊追不放?


如果從2017年的最終戰果“蘋果放棄抽稅”來參照,那麼這次小程序遊戲付費也應該免於30%抽成。但蘋果爲什麼卻選擇再次挑起紛爭,對這一塊利益緊咬不放?


衆所周知,蘋果是一家年收入近4000億美元,經營盈利近1200億美元的全球巨頭。


而微信的小程序遊戲規模2023年300億(來源:伽馬遊戲),其中內購收入約150億,加上另外一個蘋果盯上的短劇市場374億(來源:艾媒諮詢,基本爲付費),假設安卓:iOS=3:7,那麼小遊戲+短劇整體iOS內購流水480億。


圖表描述已自動生成


如果按照30%的抽成比例,滿打滿算也不過給蘋果帶來近150億人民幣,即差不多20億美元的增量收入/經營利潤,相當於蘋果一年利潤的1.7%。可就是這一點蒼蠅腿肉,蘋果卻一改當年面對“公衆號打賞”的妥協態度,認真追究了起來


海豚君認爲,蘋果這次在意的點,恰恰也決定了騰訊與蘋果還在持續的“抽成談判”中,蘋果可能的退讓空間。


1. 現實骨感,蘋果也需要未雨綢繆


蘋果稅是蘋果對在App Store下載的App,下載時付費和隨後產生的In-app數字商品/服務銷售進行抽成的簡稱。收費的理由在於:


1)對開發商來說,App Store提供了一個能夠觸達優質用戶的平臺

2)對於用戶來說,App Store中的App也是被蘋果審覈過的優質、安全的App


但由於iOS是一個封閉的系統,App Store是iOS系統中唯一的應用商店,因此可以說,這個爲App Store優勢買單的抽成實際上就成爲了一個強制徵收的“蘋果稅”。


2008年推出的App Store,隨着蘋果硬件出貨量的上升和全球用戶的滲透,也逐漸開始成爲拉動整體收入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App Store的收入被歸類爲Apple Services大項中,官方並未做進一步的拆分披露。市場一般採用第三方平臺Sensor Tower給出的流水,簡單按照30%的抽成比例計算App Store收入。除此之外,蘋果也會披露生態數據(每年披露自2008年起支付給應用開發商的淨銷售額),以及參考近幾年關於蘋果稅的訴訟案中,法院披露的相關數據。


上述不同來源的收入可能存在出入,爲保持數據連貫性,海豚君以下討論主要採取結合蘋果支付給開發者的淨銷售額數據、Sensor Tower以及投行估算的數據,作爲分析依據。


2023財年,整體Apple Services收入852億美元,佔整體營收的22%。其中App Store收入預計258億美元,約佔Services收入30%。剩下的訂閱類收入(Music、iCloud、TV等)和授權類收入(設置默認選項的收入,比如默認Google爲搜索引擎等)佔比份額也分別在30%左右。


但回溯過去十年,無論是蘋果官方披露的支付給開發者的分成,還是Sensor Tower跟蹤的流水數據,都能明顯看出,近幾年App Store的流水增長越來越喫力。


圖表, 條形圖描述已自動生成


這一點明顯違背市場對蘋果的估值邏輯:在硬件越來越難拉貨的過去3年,以Apple Store爲首的Services收入是拉動利潤增長、支撐估值的關鍵(Apple Store的抽傭收入幾乎沒有什麼成本)。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爲App Store挖掘新增量是蘋果越來越迫切要做的事情,相比於當初對公衆號打賞的“放水”,蘋果的重視度已非彼時。


2. 小遊戲是雙重“增量”


不過,找增量不難理解,但蘋果爲什麼偏偏盯上目前規模還並不大的小程序遊戲呢?


海豚君認爲,蘋果盯上小遊戲,不僅僅是看中小遊戲的增長前景(滲透輕量遊戲用戶),更在於小遊戲對現有App遊戲的侵蝕影響力。


衆所周知,在App Store的應用內付費流水中,遊戲App貢獻最大,2023年達到總流水的55%。但疫情封控之後,線上宅經濟紅利褪去,加上疫情對新品供給的影響(延長了產品製作週期),全球手遊市場本身就萎靡不振。


根據Sensor Tower披露的App Store+Google Play用戶付費合計收入,2022年手遊付費同比下降11%,2023年繼續下降4%。


圖表描述已自動生成


而在中國市場,小遊戲徹底爆發的2023年,App遊戲收入除了《逆水寒》給行業貢獻了顯著增量外,過去兩年基本處於負增長狀態。


隨着小遊戲明後年增長預期即將超過500億,那麼只寄生於App遊戲的蘋果稅收入,如果市場份額沒有跟隨iOS用戶滲透進一步提升,那麼受到的影響自然也會越來越大。


圖表低可信度描述已自動生成


三、回溯全球五年抗爭戰果:蘋果真正讓步了多少?


雖然Apple Store收入增速放緩,但應用開發商對蘋果稅恨意絲毫未減。與蘋果存在同樣問題的,還有Google Play,雖然谷歌的安卓系統並不封閉,允許第三方應用商店的存在,但靠着開放模式積累了更大規模的用戶體量、更多的應用軟件,這些年獲得的谷歌稅同樣不少。


1. 第一輪調整:主動、全球統一、小應用受惠


2020年在Epic、Spotify等各方不懈的抗議,監管機構相繼開始審查下,蘋果、谷歌先後舉起友誼的小旗:


(1)2020年底,蘋果宣佈自2021年1月1日起,對加入App Store Small Business Program(年淨收入低於100萬美元,即流水低於130萬美元)的應用抽成比例從30%降至15%。但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繼續遵循30%的“蘋果稅率”。

(2)2021年,谷歌將流水每年100萬美元以內企業的費率由30%降至15%,但對超過100萬美元的部分抽30%。


上述蘋果和谷歌都提到了100萬美元這個不同費率的裁定界限,雖然兩家宣稱,自己平臺上90%以上的應用符合年收入100萬美元以下的條件,將享受調低後的費率。但對於金字塔分佈的平臺流水結構,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開發商,雖然數量只佔10%,但是貢獻了70%~90%的收入。


因此就算把100萬美元以下的開發商費率降低到15%,實際對整體App Store抽傭收入的影響不足2%,蘋果和谷歌仍然可以按照30%享受絕大多數的流水抽成。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因此,這樣的調整其實未能解決Epic和Spotify等非小微應用開發商的核心訴求:系統內允許其他應用商店存在並與App Store競爭;允許跳轉第三方支付。


2. 第二輪調整:被動、區別對待、支付放開和大幅降費


如果說第一輪調整,是頭腰部開發商發起總攻,監管機構審查作爲輔助力量的話,那麼第二輪調整,則更多是由各地區的監管機構親自下場主導的一輪整改


而蘋果、谷歌也有應對之策。不同於第一輪中,蘋果谷歌主動採取小措施平息衆怒,第二輪中,蘋果、谷歌在應對監管機構的訴訟時,主要策略是一個字——“拖”


應用商可以直接下場造輿論,但監管機構的訴訟和裁定需要詳實的證據資料,嚴格依照相關法律來進行。但全球各地區的法律並不統一且法條不完善,因此落實到判定執行上也有很大差異。


而其中最有意推動變革歐盟、韓國等地區,都需要邊修法邊提起訴訟,更何況其他不少地區的監管機構,並未主動發起對蘋果的審查和指控。


因此蘋果、谷歌採取的策略就是,“拖”字訣,敵不動我不動。一方面對監管機構的判決要反覆糾纏幾次,拖延時間;另一方面,區別對待,如果平臺訴訟失敗的話,那麼就只對相應地區的進行調整,其他地區保持原樣。而不是像第一輪調整那樣,主動調整並一視同仁。


這就造成了,截至目前,無論是蘋果還是谷歌,都出現了不同地區費率不一的問題。此次微信大戰蘋果,國內媒體也將“中國地區費率高於其他地區”,作爲輿論造勢的攻擊點。下圖是媒體文章中流傳較廣的一張費率對比圖。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但其他地區真如紙面上的費率報價一樣優惠嗎?海豚君認爲並不盡然。通過仔細研究新的費率規則,海豚君發現,在具體實施環節,要獲得報價顯示的優惠力度可能並不容易,蘋果在給佣金費率調整的同時,還雞賊的附加了一堆補充條款。


我們以2021年就判決調整的韓國地區,以及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歐洲地區爲例,來看看蘋果真正做了多少讓步:


(1)韓國破先例:允許第三方支付,但開發商真的省錢了嗎?


韓國監管機構與蘋果的官司從2021年打到2022年,最後終於在《電信業務法》修訂後(禁止應用商店運營商強迫開發者使用特定支付方式),才成功對蘋果、谷歌做出“允許使用第三方支付渠道”的判決。


但允許使用別家支付,佣金還得照付,只是減免了一個4%的支付處理等費用,也就是說,標準費率由30%降至26%,屬於“小企業項目計劃”的開發商費率,由15%降至11%。


然而,當開發商選擇第三方支付渠道的時候,只能在蘋果預先批准的PSP支付服務商列表中選擇,並且需要內置特殊技術模塊來實現保證交易安全,以及提示用戶正在用Apple Pay之外的支付方式等功能,此外,還需要定期提交銷售賬單給蘋果。


目前可選擇的範圍只有四家,費率高低與背後用戶的資金來源有關,比如信用卡支付的綜合費率就較高,電子錢包的費率就較低: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雖然上述服務商的費率(韓國本地交易)略低於蘋果稅優惠的4%,但如果考慮到前置的一些額外技術成本,以及如果涉及到跨境支付時,也需要額外增加處理費(1%~2%),那麼對於部分商戶來說,使用第三方PSP的性價比可能還不如原來的Apple Pay。


韓國政府辛苦一年多,對蘋果app store堡壘打下來的缺口,最終打了個寂寞。


(2)歐盟緊追不捨:大削佣金率,但落地真的容易嗎?


相比於韓國政府的小試牛刀,歐盟監管機構的動作就比較大了,尤其是去年3月《數字市場法案(DMA)》通過後,歐盟加速了對全球科技巨頭的反壟斷審查。


對於蘋果,違反DMA的主要就是Apple Store的壟斷地位和強制排他性。年初在歐盟宣佈判決蘋果違反DMA法案,最高將計罰全球收入的10%後,蘋果對Apple Store在歐盟地區的收費政策進行了第一次的重大修改,核心點主要是:


在原有規則仍然保留的基礎上,引入新規則作爲給開發者的替代選項。在新規則下:


a. 開發者可以選擇Apple store以外的第三方應用商店,但同一個應用只能從一個應用商店下載。


b. 開發者可以選擇Apple pay以外的支付服務商實現App內付費,或者是通過鏈接跳轉到外部網頁進行付費,但均需要向Apple申請Storekit外部購買、外部鏈接購買的授權。此外,開發商需要另外配置技術模塊,同時需要對用戶發起“非Apple Pay交易的安全提醒”


c. 開發者通過Apple Store發行獲得的流水,蘋果稅率由30%降至17%+3%(信用卡支付處理費)=20%,對加入小微企業計劃的應用開發商,原15%費率降至10%+3%(信用卡支付處理費)=13%。


d. 但選擇採用新規則,需要對12個月週期內首次安裝量超過100萬次的部分,按照每次0.5歐元進行收取核心技術費(Core technology fee)


“年度首次安裝”的定義:每12個月週期內,每個Apple賬戶首次下載的數量總和。包括在其他應用商店下載的次數;同一Apple賬戶在多臺iPhone設備重複下載算一次;App更新後下載算一次;在iPadOS、MacOS等iOS以外的設備下載算多次、卸載後再安裝算多次。



以上是年初的版本,並在3月開始執行。部分投行對這項調整可能對蘋果利潤帶來的影響做了估算,由於僅在歐盟地區(歐盟地區的App store收入預計佔比7%)、且含有一些補充付費條款(新增CTF等費用,),最終影響甚微。我們粗估預計收入影響只有0.2%左右,利潤影響0.5%。


雖然Apple Store因爲監管倒逼確實意思了一下(前文已經討論過,韓國地區的調整並不能稱得上是讓步),但很快以Spotify爲首的歐洲軟件公司,聯名向歐盟委員會發出抗議信,指出蘋果對於Apple Store規則的調整,仍然不符合DMA的有關規定:



a. 既然原來的App Store收費規則不符合DMA,爲什麼還被允許與新規則共同存在?


b. 對新增的核心技術費CTF以及支付處理費的疑問。雖然蘋果宣稱,歐盟地區僅有1%的開發商需要支付CTF費用。但海豚君通過簡單測算,發現對於大DAU的App來說(而這些應用恰恰貢獻了絕大部分App Store收入),下載量付費有可能會增加額外的費用,反而使得最終蘋果稅高於30%,進而導致開發商放棄使用新規則。


c. 對外部鏈接下載方式,設置複雜的“安全性”步驟(需要用戶手動確認“接受該網站安裝”選項),並彈窗提示風險。對用戶使用Apple Pay以外的支付渠道,同樣設置“恐嚇性提示”。



6月歐盟仍然判決蘋果不符合DMA規定,繼續要求蘋果整改。8月初蘋果對App Store規則再次做了調整。這次調整的內容主要聚焦在上述c點,也就是相對減少外部鏈接下載、支付方式的使用摩擦。


1)允許開發商在自己的App內推廣宣傳蘋果以外的下載、支付方式。


2)消除用戶點擊外部鏈接前需要特別調整設置的“安全性步驟”。


3)應用內的外部鏈接可以有多個URL,且不再限定格式,但不允許開發者利用URL進行追蹤定位用戶行爲來用於廣告商業變現。


4)“安全提示”還會繼續彈出,但如果用戶選擇不再提示,則後續也會停止彈出。


不過對於頗具非議的CTF費用,蘋果並未取消或調整。更離譜的是,開發商的應用中,從其他應用商店、其他支付渠道的銷售流水,蘋果也要分一杯羹,也更像是對開發者使用蘋果以外第三方服務的一種懲罰性收費:


對於開發商能夠在應用中靈活引入外部鏈接,並引導用戶通過外部鏈接進行購買行爲的代價——需要按照一定比例,對這部分流水規模,支付兩筆費用(初始獲取費5%、商店服務費10%),以此來體現蘋果提供了接觸達iOS用戶的功能價值,以及應用分發、管理、審覈等功能。


a.初始獲取費:首次安裝後12個月內(每次軟件更新或重新下載將重計),用戶通過從App store發行的app內推廣的外部鏈接,購買的虛擬商品或服務。蘋果需要收取任意平臺的5%費用,以表現App store的分發作用。


b. 商店服務費:另外還需要支付任意平臺的10%費用給蘋果,用於反映Apple提供應用審覈、應用商店安全、反欺詐檢查等服務的價值。加入小企業計劃和具備一年以上自動訂閱的,費用優惠到5%


如果不選擇歐盟的替代條款,在App Store內運行應用,通過外部鏈接獲得的流水,那麼商店服務費爲20%(小企業爲7%),但核心技術費CTF就不用付了。


海豚君將1月和8月兩次調整後的新收費規則匯總,發現蘋果一直在靠引入新的費用,來達到“表面降傭”,實際並未撼動核心收入的目的。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譬如以Spotify爲例:


作爲一款歐盟地區的公司,我們估算2023年Spotify在歐盟地區的訂閱收入超過60億歐元,歐盟活躍用戶規模年均1.6億。2022年Spotify全球下載量爲2.38億次,2023年MAU用戶規模增長了20%,參照這個增速,預估2023年全球下載量超3億次。按照歐盟用戶佔比,估算歐盟地區全年下載量約8500萬次。


按照不同方案去實行的話,蘋果抽成比率在15%~25%不等。但要注意,Spotify在引導用戶去其他應用商店下載、其他支付渠道時,總體費用在蘋果抽成比例基礎上,還要支付給其他平臺的分成費用。


由於支付服務商的費率較低的也會在2-3%左右,但同時考慮到使用外部支付需要前置投入做一些技術模塊的成本、後續需要定期申報銷售額,綜合來算性價比的話,最優解似乎又回到了App store+Apple pay的組合(下圖中的20.7%)。也就是說,蘋果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操作,仍然在不斷築高App Store在iOS系統內的壟斷力。


而如此複雜的收費規則,也加大了歐盟監管部門後續審查追蹤的難度。將看似難解的問題,不斷被拖延。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四、小程序被吸血在所難免,但微信亮劍突破缺口也並非不可能


通過上述分析,海豚君認爲,微信雖然沒有被iOS拒之門外的風險,但一定的抽成費用還是需要付出的。


1. 國內抗衡蘋果稅還缺少監管的推力


回溯過去各地區與蘋果拉扯的經驗:


(1)開發商與蘋果的較量基本都“輸”了。可能訴訟贏了,但很難真正落地,更多的“結局”是自己引導用戶去官網付費。但這樣從用戶習慣、便利性來看,均不合理。

(2)但監管機構主導後,通過高額罰款等行政手段,迫使蘋果主動調整。雖然調整不能一步到位,總要磨一磨,但好歹有所鬆動。


就好比這次歐盟DMA法案的威力,雖然可能最優解還是App store和Apple pay,但是整體綜合費率確實由30%下降了。


但反觀國內,監管機構對外來企業鮮少給出較嚴重的判決,今年5月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對個人消費者金某於2021年對蘋果Apple store濫用市場地位、不公平高價收費的行爲發起的訴訟案做出判決,認定蘋果具有市場支配地位,但具體是否濫用的認定上,由於佣金與運營成本無法準確測算關係,蘋果收取的30%不屬於市場現有的最高檔(50%),以及Apple pay排外但保證了數據安全、交易安全等理由,駁回了金某的訴求。


更何況蘋果產能在大陸,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從社會穩定角度,國內監管機構短期對蘋果多數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要像韓國、歐盟那樣現修法律來規範巨頭的行爲,還是相對較難。


2. 抽傭完全減免無望,但巨頭較量有談成低傭的希望


因此要想完全避開蘋果,免去抽傭,並不可行。過去是市場規模還小,蘋果App Store增長不着急,現在已經被盯上了,再想繞過無異於主動撞槍口。


但理論上來說,小程序遊戲並非依賴蘋果的App Store做推廣和分發,而是寄生於微信生態。與此同時,小程序交易雙方是用戶和開發商的點對點交易,並非用戶與微信。微信只是爲作爲提供基礎技術和平臺生態,通過一部分抽成,來覆蓋平臺運營成本以及共享一點收益。


因此,騰訊對小遊戲付費收入是按照Net revenue而非App端獨代/自營遊戲一樣按照Gross revenue確認。基於這個邏輯,App Store實際上是沒有抽成的道理的,最多對使用了Apple Pay支付的流水部分,額外付3%的支付處理費。


在未繞過Apple Store之前,由於小遊戲內付費還需要走Apple Pay,蘋果強制徵收了30%的抽成後,微信就沒有對這部分的小遊戲開發商再發起抽成。而在安卓渠道,華爲、小米、OPPO、VIVO等運營的應用商店沒有抽成,微信則收取40%。


也就是說,在iOS端的微信小遊戲中,微信作爲提供基礎技術、推廣分發的生態平臺,應得的那部分“辛苦費”實際上被蘋果拿去了。


圖示描述已自動生成


當然,蘋果的“霸道”並非僅針對微信一家。可以說,在蘋果稅問題上,衆怒難平。我們以兩家類似微信的平臺來舉例:


(1)Roblox:類似微信的應用內生態。


實際上在海豚君看來,Roblox同樣具備應用內生態平臺的功能(推廣分發應用內的小遊戲),用戶雖然是通過向Roblox購買Robux幣的方式,在應用內進行消費。但在一定程度上,當用戶向Roblox上某一款小遊戲中消費時,也屬於“點對點”的銷售行爲。


儘管如此,Roblox仍然逃不掉蘋果、谷歌的抽成,這部分App store fees等其他費用,佔Billings的比例高達22%。


圖表, 條形圖描述已自動生成


(2)Meta:蘋果稅連廣告費也不放過


Meta旗下的社交平臺Facebook、Instagram,以廣告爲主要變現方式,幾乎沒有其他內容付費的項目。在FB和Ins體內,廣告主可以通過付費購買流量曝光的方式來推廣自己的帖子內容。但如果廣告主選擇在iOS移動端的應用內直接充值付費的話,就逃不掉蘋果的30%分成。


雖然與Roblox本質上是第三方“點對點交易”對比,廣告主是向Meta直接付費,


因此Meta在今年初,大方向廣告主介紹繞過蘋果稅的方式:通過FB/Ins的web官網充值,再去iOS體內消耗;通過Meta Business Suite 或者Meta Ads Manager來實現投流效果。


文本描述已自動生成


蘋果的反應是,對Meta明目張膽的教大家如何繞過Apple Store生態,表達了譴責。


總而言之,美韓監管督促下僅僅動了3%的支付費率、歐盟強硬態度下蘋果的調整還在反覆試探、中國因相關法律不完善問題對蘋果稅的判定曖昧不明,以及對應行業的頭部公司Meta和Roblox的案例,都說明了動蘋果的蛋糕,並沒那麼容易。因此微信小遊戲要完全免於蘋果抽傭,基本行不通。


雖然可以通過引導到網頁端付費來繞道,但本身就是靠“輕便”吸引玩家的小程序遊戲相比App遊戲,用戶對便利性的要求也會更高,“應用內完成付費”纔是用戶的主要需求。


目前因爲與蘋果抽成比例的問題,騰訊暫未對iOS端的微信小遊戲進行商業化,但做免費公益肯定不是騰訊的最終目的,畢竟現在微信體內小遊戲數量已經快速膨脹,無論是基礎運行還是微信生態的優化,都會不斷產生成本。


因此這一次騰訊也有充足的動力去與蘋果積極談判。與此同時,正如我們前文所說,在全球揮刀渠道的關鍵時期,中國第一大流量地的騰訊,在抽成比例的談判上,也有希望成爲主導的一方。


在日前的蘋果新品發佈會上,當iPhone16展示芯片性能時,遊戲演示環節選擇的是騰訊下一個壓箱底遊戲《王者榮耀世界》,側面說明兩者關係並不冷淡,談判很有可能正在順利推進


參照歐盟地區的調整(17%~25%),海豚君預計有望在30%基礎上,蘋果初步讓出5pct~10pct的優惠空間,即抽傭比例在20%~25%區間。


雖然蘋果稅難啃,但畢竟小程序遊戲實際上和蘋果沒什麼關係,有了微信這個第一流量在前,App store對小程序遊戲並未起到什麼拉動。


這樣微信在iOS端小程序遊戲上再相對應的收取5%~10%的分成,對小遊戲開發商來說,整體渠道分銷成本30%沒有變化。


假設最終按照上述調整,騰訊2025年的小遊戲收入,有希望在原來基礎上淨增10-20億的收入,注意這裏的增量收入幾乎爲純利。


表格描述已自動生成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雖然從2025年的假設情況來看,小遊戲iOS抽傭比例降低5~10pct,對騰訊的利潤增量有限。但海豚君認爲,此次藉助小程序遊戲的抽傭談判,有望在未來給更大的iOS App遊戲市場撕開一個口子。


當最難啃的蘋果都開始鬆動了,壁壘更弱的其他渠道平臺,也會自然向低佣金比例妥協,一場全球範圍內的內容渠道變革終於開始,屬於內容方的盛宴也纔算真正臨近。


<此處結束>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聯準會四年來鴿派降息、鮑爾放鷹,經濟衰退是真是假?在不斷延遲降息和降幅始終難定後,聯準會宣佈了大幅削減50個基點的降息措施,正式開啟了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降息週期。這次激進降息背後原因令人深思,市場猜測是避免經濟衰退,而主席鮑爾表示美國經濟良好。
作者  Esteban Ma
19 分鐘前
在不斷延遲降息和降幅始終難定後,聯準會宣佈了大幅削減50個基點的降息措施,正式開啟了新冠疫情以來的首次降息週期。這次激進降息背後原因令人深思,市場猜測是避免經濟衰退,而主席鮑爾表示美國經濟良好。
placeholder
聯準會降息深陷「兩難」困境!橋水創始人:美國赤字逼近2萬億 鉅額債務前所未見億萬富翁投資者、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表示,Fed實施自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的首次降息,但美國經濟仍面臨鉅額債務,今年美國政府已爲35.3萬億美元國債,支付逾1萬億美元利息。他警告,今年美國預算赤字已逼近2萬億美元。
作者  FX168
4 小時前
億萬富翁投資者、全球最大對衝基金橋水創始人達里奧(Ray Dalio)表示,Fed實施自新冠疫情初期以來的首次降息,但美國經濟仍面臨鉅額債務,今年美國政府已爲35.3萬億美元國債,支付逾1萬億美元利息。他警告,今年美國預算赤字已逼近2萬億美元。
placeholder
黎巴嫩慘劇再現!大量對講機爆炸,致20死450多人受傷!黎巴嫩再次發生一系列通訊設備爆炸案,本次對講機爆炸的威力更猛,死亡人數更多。
作者  Block Tao
6 小時前
黎巴嫩再次發生一系列通訊設備爆炸案,本次對講機爆炸的威力更猛,死亡人數更多。
placeholder
【丫丫港股圈】5PE的微博,最便宜的大網路?如何豐富內容生態,如何找到新的成長點,如何與其他的網路平台競爭,都是微博需要考慮的問題。光是用來「吃瓜」著實有點浪費。
作者  丫丫港股圈
6 小時前
如何豐富內容生態,如何找到新的成長點,如何與其他的網路平台競爭,都是微博需要考慮的問題。光是用來「吃瓜」著實有點浪費。
placeholder
【今日美股】 半導體股漲跌不一,輝達微漲!半導體股漲跌不一,英特爾、美光科技微跌,輝達微漲,台積電漲0.68%,艾司摩爾跌0.66%。 Intuitive Machines飆漲超43%!公司宣布獲NASA價值48.2億美元合約 法拉第未來盤前漲超4%,公司將於明天舉行第二品牌策略及全球汽車產業板塊橋接活動。
作者  Tony Chou
21 小時前
半導體股漲跌不一,英特爾、美光科技微跌,輝達微漲,台積電漲0.68%,艾司摩爾跌0.66%。 Intuitive Machines飆漲超43%!公司宣布獲NASA價值48.2億美元合約 法拉第未來盤前漲超4%,公司將於明天舉行第二品牌策略及全球汽車產業板塊橋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