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車最大空頭,漲瘋了!

格隆匯
更新於
Esteban Ma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文章目錄
010203

過去幾年的全球電動車大潮裡,日本車企是一股清流,其他傳統車企紛紛將消滅燃油車,全面電動化提上日程,日企甚至還跟電動車對著幹,連馬斯克都忍不住隔空對噴!

图片

國內這邊打價格戰,比亞迪剛捲進全球銷售最多的十家公司。


而只有一款純電車型在售的豐田,連續四年依然蟬聯全球汽車銷冠,光環卻漸漸被後來居上的電動車新貴搶走。


在看衰電動車上,沒有誰比掌門人豐田章男更積極了,稱電動車未來至多占到1/3的市場份額,這話是不是想說,除非豐田自己願意做,新勢力車企不可能靠電動車把他超了。


2月6號,豐田在美股的股價突破自2022年1月以來的歷史新高,自2023年以來,正當人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科技股時,卻忘了豐田的股價不知不覺也漲了90%!而狂飆背後,公司去年的營收、利潤都實現了非常高的成長。


不搞AI,不搞純電動,市值只有特斯拉一半的豐田,是如何教「小弟」做人的?

图片

01

去年,豐田淨利年增108%,營收取得34兆日圓,年增24%。銷量上,豐田去年一共賣了1123.3萬台車,年增了7%,比排名第二的大眾多出了200萬輛,是全球首家品牌銷量突破1000萬輛的車企。


在特斯拉的宏偉願景計畫3.0裡,馬斯克希望在2030年達到成年產2000萬輛汽車的目標,而豐田已經先完成了一半。公司產量成長已經回到了2019年的峰值,原本緊張的供應鏈持續改善,終於擺脫過去三年的陰霾。


自疫情爆發以來,豐田的供應鏈反覆出現問題。


此前日本政府一直推動日本車企從中國走出去,到東南亞建立更具成本優勢的生產基地,儘管成本著實得到了控制,但分散化的零部件供應遭受外部衝擊時,僅一個環節如果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整條供應鏈,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


疫情那三年,日企在東南亞幾乎每個月都有工廠停產,使得晶片、線束等重要零件處於缺貨狀態,最後不得不減產,同時導致成本大幅上升,中間利潤出現了一些波動。

图片


今年因為零件短缺的事情得到緩解,生產節奏又開始加快,利潤已經被擠壓到極致的供應商已經吃不消了。於是賺了錢的豐田決定拿出來給他們漲價,幫他們僱用更多的工人,保障生產穩定性。


豐田的業績復甦,第二個要感謝的是匯率。


日圓匯率去年一直在走弱,這對像豐田這樣的出口導向企業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


由於豐田的大部分生產成本以日圓計算,而海外銷售則以當地貨幣計價,當日圓貶值時,豐田以日圓計價的收入更高,從而提高了利潤率。日圓貶值讓豐田的產品在海外市場更具價格優勢,對銷售成長也有一定幫助。


豐田目前預計全年的營業利潤為4.9兆日圓,年增80%,比先前預測的還多了4兆日圓,其中一部分增厚的收入來自美元對日圓匯率的調整。


從區域成長率來看,對豐田銷售貢獻較大的市場包括北美、歐洲和日本本土,分別成長7%,9.1%以及29.8%。


图片


但在大力推動電動車轉型,同時生產了全球近一半以上電動車的中國市場,公司的銷量已經連續兩年下滑,且下滑幅度有所擴大,2022年下滑0.2%,2023年這一數字擴大至1.7%。

图片


不光豐田遇到了滑鐵盧,本田和日產同樣也在電動車浪潮中節期敗退。


因為自身技術和產品週期無法跟上中國這個加速電動化的市場,日系品牌幾乎將市場份額拱手讓給自主品牌和電動新勢力。乘聯會數據顯示,23年日系車零售市佔率17%,較去年同期下降3%,是市佔率掉得最快的一類品牌。

图片


從份額變化可以看出,傳統豪強對中國市場以及電動車市場的重視程度有所不同。


2023年德國汽車製造商生產的純電動車在華的銷量比2022年成長了50%,份額增加了1%,整體銷量還有3.1%的成長。


為了針對中國市場加速推出電動車產品,福斯和Stellantis分別為新勢力小鵬和零跑輸送資金彈藥,同時也能享受國內新能源市場高速成長的紅利。


中國市場對跨國車企而言是極為重要的,因為中國市場的量體達到近三千萬輛的規模,在全球市場佔30%的比例。


相比之下,日系汽車製造商正在讓機會溜走。


去年豐田純電銷量不足1%。與比亞迪合作開發、被吐槽「只是換了個車標」的bZ3未能掀起多大浪花,前9個月累計銷售量甚至不如Model 3/Y一個月的銷售量。

图片


競爭環境的變化是一大主要原因。中國市場正在上演一場激烈的電動車價格戰,連燃油車都被捲入其中。參與價格戰犧牲的便是利潤率,而日本車企尚不具備產業鏈整合優勢,倘若急於打開市場而過度競爭,可能還會去擠壓燃油車的銷量,變成了顧此失彼。


比較可行的方式就是慢慢過渡,先做好混動,最後換到純電動上來。況且,今年混動車賣得出乎意料地好,在豐田汽車1120萬的全球銷量中,混動車年增31.4%,已經可以占到接近1/3的比例。


不是純電做不起,而是目前混動更具性價比。

02

電動車對於豐田而言,可謂「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豐田在1997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混動車型-普銳斯,2012年又推出第一款純電車型-RAV4 EV,日企比許多後起之秀都要早佈局新能源汽車。


但日企不願意加速推動純電,且很大程度上受制於本土資源要素的限制。


電動車推得太快了,電力供應會跟不上,反過來增加發電主力—煤炭石油等資源負擔。其次與傳統汽車供應鏈深度依賴的關係導致日本車企無法輕鬆地轉向,建立新的工業體系需要多麼大的轉換成本,如若可以對燃油發動機和汽車產業鏈實現復用,也不至於激進地淘汰舊產能,基於這些考慮,混動是日本車企踏入電動車領域最好的選擇。


豐田章男卸任CEO後徹底“放飛自我”,多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電動車發展,認為未來汽車市場應該是多路線並舉的。


在去年G7峰會召開前夕,豐田、鈴木、五十鈴、雅馬哈、本田和馬自達等6家日本企業,再次旗幟鮮明地強調多路徑選擇的重要性,並表達了對汽車全面電動化的反對。


比較有趣的,是豐田章男和馬斯克屢次隔空互相嗆聲。


日本車企產銷明明更佔上風,但特斯拉市值卻甩出他們好幾條街,給的估價溢價,大多寄託在一些短期內無法貢獻利潤的事情上,比如說自動駕駛,AI,機器人。


豐田章男曾說,「特斯拉不僅嚴重高估了自己的價值,而且還沒有成熟到足以影響全球汽車發展的趨勢,尤其是在電動車科技領域。特斯拉聲稱他們的食譜將是未來的汽車標準,但豐田擁有的是真正的廚房和廚師」。


馬斯克聽這話頗不樂意,在他眼裡,豐田章男或許就是個還開著老爺車的人,特斯拉單車利潤是你的5倍,有更高的品牌溢價。但後者銷售的混動汽車,現在卻是特斯拉另一個維度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特斯拉在美國電動車市場一直打遍無敵手,但以日系兩田為主導的混動車帶來很大的競爭壓力。


去年豐田北美賣出了225萬輛車,年增6.6%,僅次於通用。豐田的銷量有三成是混動車型,銷量高達65.7萬輛。其中三季迎來爆發,豐田混動車系的銷售量創造了45萬輛,而特斯拉所有車型呢?只多了4萬輛。


由於油價成本的上漲,貸款利率居高不下,北美歐洲市場對於更經濟實惠的混動車需求逐漸增加,直接擠壓了純電。


2023年美國混動車銷量首度突破100萬輛,較去年成長76%。豐田到目前為止在美國已經推出了26款混動車型。去年美國銷售最好的前十新能源車型中,只有三款是純電動,混動車型佔據了七款,豐田更是佔據了五個席位。

图片


如今,混動車型的潛力不容忽視,特斯拉曾經做到了引領需求,卻掌控不了需求的改變。


今年主要市場的混動車型是香餑餑,國內理想主打的增程式混動的輸出,在純電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突圍,成為首個銷量突破千億規模的新勢力車企,羨慕旁人。


國外,像特斯拉都必須面對純電車車型需求放緩,而混動為豐田銷售帶來了新的成長點。


與國內過度的價格競爭不同,滲透率仍處於初期的歐美市場在補能設施上相對落後,還沒辦法做到油電同價,未來一段時間,在混動車型供給速度和成本優勢的夾擊下,純電滲透率未必加速滲透。

图片

03

與其他車企All In電動車不同,豐田以自己的節奏佈局,「老一代」豐田章男已經力不從心,對新的科技革命提不起太大的熱情。


人們普遍認為純電動車才是未來,擔憂豐田在這波浪潮裡像手機界的諾基亞大致隕落。去年4月,社長接任者佐藤恆治或將是關鍵人物,讓外界看到了豐田加速電動化的曙光。

图片


依規劃,到2026年,豐田預計將投入10款純電動車,年銷量達150萬輛。以今年10.4萬輛的水平,實現目標的時間估計還要延後。


但在豐田內部,純電產品的研發設計已經被提到與氫能車齊頭並進的戰略地位上,其中一項重要的武器便是固態電池,豐田期望讓電動車達到充電不超過10分鐘,續航達到1200公里的水準,2027年後才能量產。


電動車企業並不存在所謂的先發優勢,而是看誰能儘早地把短板補齊,把使用者體驗和成本做到極致。


過去三十年裡,日本企業在貿易環境起伏的背景下完成了產能轉移和產業結構升級。豐田也順勢完成了全球出海,零件製造廠遍及全球,在供應鏈完整性和稅收優勢更突出一些,是國產新能源汽車品牌出口不可忽視的一大對手。(全文完)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美國就業疑雲!8月非農失業率終結四連升,降息50個基點會不會來?投資慧眼Insights - 儘管美國8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不及預期,但失業率從前值4.3%回落至4.2%,令市場暫時鬆了口氣。但這份喜憂參半的非農就業報告,依然令市場對聯準會降息50還是25個基點摸不著頭腦。
作者  Esteban Ma
9 月 0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 - 儘管美國8月非農新增就業人數不及預期,但失業率從前值4.3%回落至4.2%,令市場暫時鬆了口氣。但這份喜憂參半的非農就業報告,依然令市場對聯準會降息50還是25個基點摸不著頭腦。
placeholder
華爾街兩大投行:撈底蔚來正當時,當前價位誘人 Investing.com - Jefferies和花旗研究都對蔚來(NYSE:NIO) (HK:9866)的反彈能力表示有信心,他們指出一系列即將到來的催化劑可能推動其股價復蘇。這些因素包括財務表現改善、新車型前景可觀、銷量上升,以及中國快速擴張的新能源汽車(NEV)市場。
作者  Investing.com
9 月 06 日 週五
Investing.com - Jefferies和花旗研究都對蔚來(NYSE:NIO) (HK:9866)的反彈能力表示有信心,他們指出一系列即將到來的催化劑可能推動其股價復蘇。這些因素包括財務表現改善、新車型前景可觀、銷量上升,以及中國快速擴張的新能源汽車(NEV)市場。
placeholder
軟著陸or硬著陸?經濟學家:美國經濟可能比想象更脆弱!投資慧眼Insights - 在長期高通膨和高利率面前,被誇具備韌性的美國經濟終於快要低下頭。在市場不斷在非農就業數據等經濟報告中找尋聯準會降息線索時,美國軟著陸的前景也逐漸黯淡,有經濟學家直言,現在美國經濟增長比想象中要更如履薄冰。
作者  Esteban Ma
9 月 0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 - 在長期高通膨和高利率面前,被誇具備韌性的美國經濟終於快要低下頭。在市場不斷在非農就業數據等經濟報告中找尋聯準會降息線索時,美國軟著陸的前景也逐漸黯淡,有經濟學家直言,現在美國經濟增長比想象中要更如履薄冰。
placeholder
輝達重金投資的這家公司,股價一度暴漲超60%!投資慧眼Insights - 獲得輝達及其他投資者1.6億美元融資Applied Digital股價一度漲超65%。公司透過私募同意以每股3.24美元的價格發行49,382,720股普通股,代表2024年9月4日的最後收盤價。
作者  Tony Chou
9 月 0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 - 獲得輝達及其他投資者1.6億美元融資Applied Digital股價一度漲超65%。公司透過私募同意以每股3.24美元的價格發行49,382,720股普通股,代表2024年9月4日的最後收盤價。
placeholder
這輪聯準會降息週期終點在哪?川普財長人選:3%利率未見底投資慧眼Insights - 除了激烈爭辯聯準會9月首次降息25還是50個基點外,華爾街也持續猜測即將開啟的本輪聯準會降息週期的最終利率區間。川普第二任政府的財長候選人保爾森預計2025年底利率將達到3%或2.5%,而更多人認為最低至3%。
作者  Esteban Ma
9 月 06 日 週五
投資慧眼Insights - 除了激烈爭辯聯準會9月首次降息25還是50個基點外,華爾街也持續猜測即將開啟的本輪聯準會降息週期的最終利率區間。川普第二任政府的財長候選人保爾森預計2025年底利率將達到3%或2.5%,而更多人認為最低至3%。
文章目錄
01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