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Phone16不支持微信」傳言不胫而走。
據悉,iPhone一旦升級到iOS18.2系統將無法使用微信,蘋果和微信的消費者可能面臨「2選1」的尷尬局面,有好事的網友甚至表示,「蘋果和微信終有一戰」,相關話題很快衝上了各大社交媒體的頭條。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此前,有消息稱蘋果(AAPL.US)加大對騰訊(00700.HK)和字節跳動的施壓力度,蘋果希望「堵住」小遊戲支付漏洞,避免開發者將用戶引導向外部支付系統,蘋果曾警告騰訊,如果不取消開發者和用戶繞過蘋果生態的能力,未來將拒絕提供微信更新。
蘋果之所以要求微信堵住支付漏洞,目的是強制對微信生態徵收30%的「蘋果稅」。
所謂蘋果稅,本質就是一種「渠道費」。一直以來,在蘋果商店上架軟件,可能需要開發者向蘋果公司支付一定費用,才可以上架或下載。
在使用很多視頻APP的過程中,如果想充值給主播打賞禮物,蘋果手機1元給你7個鑽石,安卓手機1元能給你10個鑽石,扣除的部分即30%的蘋果稅。很多遊戲APP自然也是類似。
蘋果稅之所以存在,當然是因為蘋果出色的生態體系,這個生態封閉、安全,體驗足夠流暢,且蘋果用戶的忠誠度較高,這些都是蘋果核心的競爭優勢之一。對於很多App開發者而言,上架蘋果的App Store,可以輕松觸達眾多的蘋果用戶,也是更為高效、省力的做法。
據Sensor Tower數據,2023年「蘋果稅」全球收入達到約1608億元人民幣,為蘋果帶來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其中中國市場的貢獻超過400億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不過,這也被很多開發者诟病,後者認為稅收太高、「天下苦蘋果稅久矣」。此前,有媒體曾報道,小程序開發者普遍認為30%的蘋果稅正在擠壓他們的生存空間,他們大多是中小企業,員工普遍在10人左右,利潤率不足12%。
有知情人士曾透露,微信目前在IOS端沒有抽成,這一輪微信蘋果的爭議背後,微信主要是為了保護生態上中小(遊戲)開發者的權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微信小遊戲快速發展。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國内遊戲市場實際銷售收入為1472.67億元,同比微增2.08%,其中小程序移動遊戲總營收166.03億元,佔比高達11.27%,且同比大幅增長60.5%。
小程序移動遊戲市場前景誘人,微信是該領域毫無疑問的平台霸主,如果這部分遊戲開發者繞開了「蘋果稅」,那顯然是動了蘋果的「奶酪」。
兩家科技巨頭之間的利益分歧逐步升級,圍觀群眾自然是看得不亦樂乎,有傳言稱用戶將被迫「2選1」,就像當年電商企業被迫站隊淘寶或是京東,還有QQ和360之間的商業博弈等。
騰訊和蘋果顯然都是科技領域的巨頭企業,雙方都擁有很深的護城河。
根據騰訊2023年的財報,微信及WeChat的合並月活躍賬戶數達到了13.43億。騰訊幾乎已深入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也是其敢於硬鋼蘋果的「底氣」所在。
而在國内,有超過2.5億用戶正使用iPhone。蘋果產品的粘性也一直比較高,多年積累的數據和使用習慣,讓很多蘋果的用戶很難遷移到安卓平台,蘋果作為巴菲特、段永平等投資大師的「第一大重倉股」,公司的護城河無需多言。
兩家公司之間的分歧,涉及多個方面的利益,對於用戶、開發者、蘋果公司以及整個移動生態系統都有深遠影響。
事實上,對於本次事件,相關人士已做出些許回應——
此前騰訊管理層曾表示,目前騰訊並沒有通過内購(繞開支付)對iOS上的小遊戲進行商業化。在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騰訊公開承認,正與蘋果磋商關於微信小遊戲收入分成的問題。
而近日,一位蘋果中國區技術顧問表示,關於iOS系統或者蘋果設備能否再使用微信等相關問題,需要由蘋果公司和騰訊之間相互溝通和探討。
他表示,目前蘋果正在與騰訊積極溝通,來確認後續騰訊是否還會繼續向蘋果應用商店提供軟件下載的抽成。兩家公司都會為了自己相應的效益做出一定處理,所以暫時不用擔心。
業内人士指出,該事件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騰訊與蘋果各退一步,蘋果減少抽成比例,騰訊接受一定的抽成。
有分析師認為,蘋果與微信之間的爭執主要集中在對應用内支付政策的分歧上。雖然存在一定的利益博弈,但雙方都有足夠的動力和理由繼續合作。因此,蘋果與微信二選一的情況不太可能發生。
也許,妥協才是商業世界永恒的遊戲規則。兩家公司體量巨大,合作領域眾多,一個非黑即白、「被迫站隊」的爽文劇情,或許並不會在真實的商業世界發生。
長遠來看,此次兩大巨頭的矛盾浮出水面,也促使整個行業思考,在快速叠代的科技領域,如何平衡創新與監管、開放與封閉之間的關系,以構建更加健康的生態環境,為用戶帶來切切實實的便捷。
值得一提的是,在蘋果稅這件事情上,蘋果面臨類似的博弈早已不是第一次了。
比如,音樂流媒體服務商Spotify和遊戲公司Epic Games都曾與蘋果有過法律糾紛。在今年3月份,歐盟對蘋果開出了18.4億歐元的巨額罰單,迫使後者在部分地區調整其「蘋果稅」。
後來,蘋果在歐盟地區做出一系列調整,將蘋果稅從原來向開發者抽取的30%、15%(年收入100萬美元的中小開發者)兩檔,分别下調至17%、10%。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