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資慧眼Insights - 5月30日盤後,PC大廠戴爾DELL發佈2025財年第一季財報,雖然營收利潤雙雙超預期且上調全年營收展望,但因AI成本增加,本季EPS預測不及預期且料2025財年毛利率下滑,市場對戴爾AI貨幣化能力表示懷疑。
30日美股盤後,戴爾(DELL.US)股價垂直下瀉,一度跌超18%,截稿時跌幅為17.5%。排除盤後交易波動,2024年以來,戴爾股價累計上漲127.20%,遠超同行惠普(HPQ.US)的28.6%和大盤標普500指數的10.39%漲幅。
最新財報顯示,戴爾第一季營收222億美元,年增6.3%,高於預期217億美元,也高於公司官方指引的210億~220億美元區間上限,為該公司2022年以來首度實現營收成長。
獲利方面,營業利潤9.2億美元,年減14%;非GAAP營業利潤為14.7億美元,年減8%,預期14.8億美元;非GAAP EPS為1.27美元,年減3%,但仍高於市場預期的1.23美元和公司指引的1.15美元。
戴爾Q1經營現金流為10億美元,通過股票回購和股息向股東返還了11億美元,季度末現金和投資總額為73億美元。
戴爾首席財務長Yvonne McGill在財報中表示,「隨著AI繼續推動新的增長,我們再次展示了執行能力和提供強勁現金流的能力。收入增長了6%至222億美元,伺服器和網路收入增長了42%,在過去12個月裡,我們從運營中產生了79億美元的現金流。」
財務長McGill也表示,看好AI需求動能持續全年。
業務營收給力
營收增長是戴爾這份財報的一大亮點。客戶解決方案集團(CSG)第一季營收年增120億美元,同比持平,高於預期的117億美元;主體是個人電腦PC的基礎設施決絕方案集團(ISG)營收年增22%,至92億美元,優於市場預期的90.6億美元。
其中,受惠於強勁的人工智慧和傳統伺服器的需求,伺服器與網路營收年增42%至55億美元,刷新曆史記錄;存儲收入持平於38億美元。
戴爾副董事長兼首席運營長Jeff Clarke表示,「在將AI引入企業方面,沒有哪家公司比戴爾更有優勢。伺服器和網路在第一季創造了創紀錄的收入,我們的AI優化伺服器訂單較上一季增長至26億美元,出貨量季增超100%至17億美元,訂單積壓量升30%至38億美元。」
AI成本壓力大,財測盈利失色
儘管第一季營收和EPS盈利報喜,但該公司對未來季度的財測喜憂參半,而盈利能力直接讓投資人大失所望,AI對公司只是「增收不增利」,這成為DELL股價重挫的關鍵原因。
戴爾在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預計第二財季營收235億~245億美元,市場預期231.7億美元;調升2025財年營收預期值935億~975億美元,預測中值955億美元意味著年增8%,高於市場預期946.2億美元,也高於此前的全年營收指引年增5%至930億美元。
然而,戴爾預估2025財年非GAAP EPS為7.65美元(±25美分),低於市場預期的7.70美元。
財務長McGill稱,考慮到投入成本膨脹,定價競爭激烈等因素,預計全年毛利率將會下滑。戴爾預計,2025財年調整後毛利率將下滑近150個基點,調整後EPS為1.55~1.75美元,遠低於LSEG調查分析師預期的1.84美元。
Gartner首席分析師Mikako Kitakawa評論稱,市場尚未完全復甦,加上戴爾的競爭對手試圖在緊張的市場中搶佔份額,毛利率下滑反映出競爭激烈的定價環境。
不過,就在財報發佈前一日,美銀分析師將戴爾股票目標價從130美元大幅上調至180美元,重申「買入」評等。美銀指出,戴爾被投資人低估且持有不足,該公司具有人工智慧等潛在增長催化劑,股價將因有望被納入標普大盤而有上升潛力。
當前,戴爾市盈率為預期收益的22倍,低於那斯達克指數、輝達、AMD、微軟等其他AI公司,高於近五年均值5.8倍並處於歷史高位。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