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聯準會加息、宏觀經濟環境以及地緣等多重因素導致風險溢價持續走高,港股市場整體估值收縮,走勢相對疲軟,恒生指數連續第四年下跌。
2023年12月11日,恒生指數一度跌破16000點,年末指數收復17000點,報17047.39,全年下跌13.82 %,跑輸全球主要股市;而國企指數累跌達13.97%,恒生科技指數累跌8.83%。
儘管2023年港股表現萎靡,但各大板塊並非步調一致,不少公司跌跌不休,股價被「打骨折」,也不乏有些個股在一片哀鴻中,走出獨立行情。
對此,財華社梳理出了2023年港股漲跌幅排名靠前的公司,具體如下。
2023年港股的「漲幅王」
據富途牛牛顯示,放眼整個港股市場,2023年港股市場有217只個股累漲超50%;有103只個股累漲超100%。
其中,皇璽集團、曼妠、雅天妮集團、威誠國際控股、龍皇集團,這5家公司是2023年港股漲幅榜單的「先鋒」,年内累計漲幅分别達16.37倍、16.21倍、13.08倍、12.79倍、10.04倍。
通過上方圖表可見,全體港股漲幅排名靠前的多數是市值不超過10億元的中小企業,成交額較小,對市場的影響力不高。
另外,雖然2023年港股IPO市場較為低迷,但也不乏有些較優質的上市新股獲得資金追捧。如,跨境數字營銷服務提供商力盟科技(02405.HK),及石墨電極制造商升能集團(02459.HK),它們在上市後便獲得較高的關注度和資金追捧,年内分别漲幅約6.59倍、4.63倍。
若從恒生指數成份股來看,漲幅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市值千億級以上,甚至萬億級别的上市企業。年内漲幅TOP5的公司包括:理想汽車-W(02015.HK)、聯想集團(00992.HK)、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小米集團-W(01810.HK)。
其中,理想汽車-W(02015.HK)依靠強勁的銷售數據,在造車新勢力中遙遙領先。2023年理想汽車全年累計交付量高達37.60萬輛,同比大增182.2%,超額完成2023年初30萬輛的預定目標。
同時,理想的經營業績也相當可觀。2023年第三季度收入346.8億元,同比飙升271.2%,環比增長21%;淨利潤為28.1億元,環比增長21.8%,這已是連續第四個季度實現盈利。得益於此,理想股價呈現出強勁的增長態勢,年内漲幅超9成。
漲幅排行榜第二名的是聯想集團(00992.HK),作為全球PC制造商龍頭,隨著AI PC的起勢,聯想集團年内漲幅超8成,在二級市場徹底「出圈」。多機構認為,該公司AI On產品具備先發優勢,將受益於AI PC帶動的消費者換機需求提振,公司有望重塑估值。
同樣得益於消費電子市場回暖而股價大漲的還有小米集團-W(01810.HK),年内漲幅為42.6%。據公司2023年第三季度數據,總營收達到709億元,這是近六個季度以來首次實現同比增長;經調整後的淨利潤為60億元,同比增長超180%,創下了近兩年的新高。此外,小米集團造車的進展十分迅速,受到市場廣泛關注。
此外,中國石油股份(00857.HK)、中國海洋石油(00883.HK)等能源股也是投資者的心頭好。2023年7月以來,受OPEC+大規模減產以及中國等地區需求的增長,國際油價開始震蕩爬升;後對巴以衝突爆發及局勢擴散的擔憂,還使國際油價一度出現小幅跳漲,但在10月以來又再次開啓震蕩下行,近期有所緩解。全年來看,中國石油股份等油氣公司的股價走勢與市場行情基本一致。
以行業視角來看,恒生指數漲幅領先的個股,主要涉及多個領域,包括汽車、消費電子、石油、電訊設備、煤炭、遊戲等多個行業。
2023年港股誰「跌得最兇」?
跌幅方面,2023年,港股市場有465家公司累計跌超50%;有154家公司累漲超7成,17家公司跌超9成。
這當中,信懇智能在2023年港股市場中跌得最兇,累計跌幅達99%;其次,恒宇集團與中國鑄晨81股價年内也均跌超98%。
不難發現,2023年港股跌幅榜TOP10與漲幅榜相似,跌幅排名靠前的多數是市值低於1億港元的微盤股,對市場其實並沒有太大的影響。
恒生指數成份中,跌幅TOP10的公司包括李寧、碧桂園服務、美團、中升控股、藥明生物、京東集團、信義光能、新奧能源、龍湖集團和京東健康。
這些公司的跌幅在45.2%至68.74%之間,涉及運動服飾、房地產、互聯網、生物科技、光伏等多個行業。
具體來看,2023年在消費復蘇疲軟大背景下,二級市場上,服飾、旅遊與觀光、餐飲、乳制品、啤酒、藥品分銷等各細分行業板塊萎靡不振。
以運動服飾為例,2023年,板塊累跌超35%。個股中,李寧(02331.HK)跌達68.74%,成為恒生指數成份股中「跌幅最慘」的公司。同行公司中,特步國際(01368.HK)也跌逾48%、安踏體育(02020.HK)跌超24.82%。
權重較高的地產行業在2023年也如同遭受暴風雨洗禮,恒大等多家知名房企接連出現資金危機,無法償還債務,甚至面臨破產重組,投資者資金紛紛「逃竄」。
而美團、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年内股價則分别大跌53.12%、48.34%。當前互聯網巨頭之間競爭日趨白熱化,新興企業不斷湧現,利潤空間受到擠壓。
綜上所言,年内累計跌幅較大的企業大部分都是經營數據不穩定或者財務質量欠佳的企業,亦或是所處行業前景不明朗,導致對資金缺乏吸引力。
展望2024年,有望走出修復行情?
對於2023年港股市場持續萎靡,市場分析認為,經濟復蘇不及預期是一方面原因,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流動性缺失。
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恒生指數成交額751.68億港元,僅有2022年的80%左右。另據港交所數據,2023年港股融資規模下降至1300億港元以下,新股破發率維持在三成以上。此外,2023年十年期美債收益率不斷創出新高,也令港股市場資金外流。
不過,隨著聯準會降息預期大幅提前,市場預期全球的流動性拐點正在形成。
復星財富旗下復星國際證券研究部副總裁李曉翀表示,2023年港股在走勢上呈現為先高後低,外資對港股態度相對悲觀,而内地資金則轉為短炒,導致港股顯現缺乏長期資金支持的現象。2023年最後一周,恒生指數的表現相對理想,值得留意的是,現在人民幣匯率呈現偏強走勢,港股仍有希望修復估值。
平安證券也認為,2023年港股市場受到聯準會貨幣政策與内外部經濟預期變化的影響而震蕩下行,全年高股息策略表現佔優,下半年隨著聯準會加息漸入尾聲,恒生科技表現強於恒生指數。展望2024年,國内外環境的基準假設均有望迎來改善,港股市場在連續三年下跌後迎來較好的投資機會。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