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價狂飙,集運公司業績「回暖」可期?

財華社
更新於
Esteban Ma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近期,航運板塊頻頻活躍,成為當前萎靡大盤中的一抹亮色!自2023年12月中旬以來,中遠海控(01919.HK)累計漲超13%;同期,東方海外國際(00316.HK)、中遠海能(01138.HK)均累計漲超20%。


消息面上,過去幾周,途經紅海的船只遭到也門胡塞武裝的襲擊,紅海地區的局勢再度升溫,促使航運公司改變航線,改道繞行至非洲好望角,這導致海運運費飙升。


有業界人士預計,紅海危機造成的全球航運中斷可能至少會持續幾個月,可能會讓在去年陷入衰退的航運業「重獲新生」。不少航運巨頭都已經上調了2024年的盈利預期。

01紅海危機加劇,運價飙升

紅海航道是全球海運線路上的重要航道,通過蘇伊士運河連接地中海,又通過曼德海峽連接亞丁灣,以此連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全球近12%的貿易都要經過此地。


對於全球能源、物資等供應鏈來說,紅海可謂是一條「生命線」。


然而,近期紅海的緊張局勢再度升級,過去幾周,途經紅海的船只遭到也門胡塞武裝的襲擊。


為避免被襲擊,地中海航運公司、達飛海運集團、馬士基集團、赫伯羅特公司等全球多家航運巨頭都紛紛選擇避開紅海,繞行非洲好望角。


英國商會貿易專家威廉貝恩表示:2023年11月大約有50萬個集裝箱通過蘇伊士運河,12月這一數字已經下降60%至20萬個。


航運大動脈受阻,亞歐供應鏈將受到衝擊,隨之而來的就是全球海運運費飙升。自2023年12月以來,紅海地區的漲價效應導致歐洲線運價飙漲超過2.6倍,美國線運價飙漲1.4倍。


據最新一期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的數據,美線運價飙漲超過40%,歐洲線大漲超過10%,推動SCFI指數連續七周上漲,一舉突破2200點大關。


最新一期德路里世界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WCI也顯示,上海至北歐航線運價進一步上漲23%至4406美元/FEU,自12月21日以來上漲164%,而從上海至地中海的現貨運價上漲25%至5213美元/FEU,上漲166%。


據市場測算,一方面,全球多家航運公司繞行好望角,可能會使到達北歐的航行距離增加30%,從成本端對運價形成較強支撐;另一方面,繞行好望角,將使船舶單程航運時間增加接近10天,極端情況下有效運力或降低25%-30%。

02航運業有望迎來盈利修復?

紅海航線中斷,致使運費飙升。市場樂觀認為,這可能會讓在去年持續低迷的航運業迎來盈利修復的機遇。


回顧2023年,隨著全球加息潮的推進,各國經濟下行,消費者信心購買能力及意願均明顯下滑,加上高庫存等因素拖累,全球貿易減少,航運市場需求出現萎縮;而在供給端,運力則逐漸恢復。在此情況下,全球集裝箱運價較2022年下降一半以上。


隨集運市場運價回落,航運公司們的業績相較於疫情期間,可謂一落千丈。以中國最大的集裝箱航運企業中遠海控(01919.HK )為例,其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歸母淨利潤雙雙大幅下滑,同比分别暴跌57.49%、77.33%。


紅海危機發生後,航運運價持續飙升。傑富瑞研報指出,2023年亞歐航線的平均運費約1550美元/FEU,而如今亞歐航線運價已經漲了一倍多,至3500美元/FEU以上。


為此,該行提高了一些航運巨頭在2024年的盈利預測,它將馬士基在2024年的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預測上調了57%,至93億美元;將赫伯羅特在2024年的EBITDA預測上調了超80%,至43億美元;將以星輪船在2024年的EBITDA預測上調了50%,至9億美元。


展望後市,此次由地緣政治風暴引發的航運供應危機,會持續多久呢?


有機構表示,這場危機涉及到大國博弈、多國經濟利益以及宗教因素,充滿了變數,短期内難以解決。大量船舶繞道好望角恐將持續到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有助於支撐高運價、消化過剩運力,預計集運公司一季度可獲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運價的漲幅可能會受限。


究根結底,影響運價走勢,最關鍵還是在於市場的供需情況。


從目前海運市場需求看,歐洲接連受到俄烏戰爭、紅海危機影響,經濟不如預期,貿易減少,對集裝箱運輸需求疲軟。


相較之下,美國經濟軟著陸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近日,美國人口普查局(USCB)公佈了去年的銷售數據。具體來看,2023年,美國零售總額再度刷新歷史紀錄,達到了5.13萬億美元,同比增長3.6%。這表明,即使受到持續性通貨膨脹的影響,美國零售市場依舊表現出了很強的發展韌性。美國民眾持續消費,支撐著美國線運價繼續上漲。


業界人士認為,歐美需求的恢復狀況,3月份可能會更明朗一些,若美國降息、通脹獲得控制,需求有望繼續回溫。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川普盯上輝達H20出口!輝達盤後跌7%,輝達概念股下挫TradingKey - 在中美關稅戰爭執不下之際,川普政府盯上了輝達特供給中國市場的H20晶片,要求H20晶片的對華出口需要持續獲得許可證,這意味著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進一步升級。4月15日週二,AI晶片霸主輝達(NVDA.US)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要求該公司未來向中國出口的H20晶片需要獲得許可證,這種許可證要求將是無限期有效的。因此,輝達為本季(2026財年第一季)的H20庫存和取消的銷
作者  TradingKey
昨日 06: 38
TradingKey - 在中美關稅戰爭執不下之際,川普政府盯上了輝達特供給中國市場的H20晶片,要求H20晶片的對華出口需要持續獲得許可證,這意味著美國對華出口管制的進一步升級。4月15日週二,AI晶片霸主輝達(NVDA.US)在一份文件中表示,美國政府要求該公司未來向中國出口的H20晶片需要獲得許可證,這種許可證要求將是無限期有效的。因此,輝達為本季(2026財年第一季)的H20庫存和取消的銷
placeholder
【港股收評】三大股指漲跌不一!消費股普漲,芯片股承壓4月15日,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數漲0.23%,國企指數漲0.21%,恒生科技指數跌0.67%。
作者  財華社
4 月 15 日 週二
4月15日,港股三大指數漲跌不一。其中,恒生指數漲0.23%,國企指數漲0.21%,恒生科技指數跌0.67%。
placeholder
寧德時代是否值得北向資金的偏愛?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最近幾個季度深得北向資金的青睐。Wind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3季至2025年第1季,北向資金的淨持股量均為正增長,于2024年9月末,北向資金于寧德時代的持股量或佔11.44%,而到2025年3月31日已達到12.60%,佔流通A股的比例則由2024年9月末的12.92%進一步提高至2025年3月末的14.22%。
作者  財華社
4 月 15 日 週二
全球最大的電池供應商寧德時代(300750.SZ)最近幾個季度深得北向資金的青睐。Wind的數據顯示,2024年第3季至2025年第1季,北向資金的淨持股量均為正增長,于2024年9月末,北向資金于寧德時代的持股量或佔11.44%,而到2025年3月31日已達到12.60%,佔流通A股的比例則由2024年9月末的12.92%進一步提高至2025年3月末的14.22%。
placeholder
美國對藥品加徵關稅,一場注定自傷的博弈?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等關稅」節節敗退之下,其還威脅將對藥品徵收關稅。然而,4月14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表現十分亮眼。截至發稿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上漲5.65%,其中,再鼎醫藥(09688.HK)漲超10%,百濟神州(06160.HK)、君實生物(01877.HK)、康方生物(09926.HK)等均錄得不同程度上漲。
作者  財華社
4 月 14 日 週一
在美國總統特朗普「對等關稅」節節敗退之下,其還威脅將對藥品徵收關稅。然而,4月14日,港股生物醫藥板塊表現十分亮眼。截至發稿前,生物醫藥板塊整體上漲5.65%,其中,再鼎醫藥(09688.HK)漲超10%,百濟神州(06160.HK)、君實生物(01877.HK)、康方生物(09926.HK)等均錄得不同程度上漲。
placeholder
無懼特朗普恐吓,港股半導體板塊四連漲半導體產業成特朗普關稅大棒下的「重災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芯片消費市場,正面臨供應鏈成本飙升、技術封鎖加劇的雙重壓力。
作者  財華社
4 月 11 日 週五
半導體產業成特朗普關稅大棒下的「重災區」,中國作為全球最大芯片消費市場,正面臨供應鏈成本飙升、技術封鎖加劇的雙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