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藥第一股」晶泰科技破發,高位下挫逾70%!

財華社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Shutterstock

11月19日,港股的AI制藥第一股晶泰科技(02228.HK)繼續大跌12.66%,收報4港元/股,市值136.5億港元。


晶泰科技於今年6月13日正式登陸港交所,發行價格為5.28港元/股,隨後震蕩攀升,最高觸及16.2港元/股,備受市場追捧。而如今,公司自高位下挫超過70%,不僅破發,還創出上市以來的新低,股價的大幅波動猶如「過山車」。


值得一提的是,晶泰科技是香港交易所推出的特專科技上市新規(簡稱「18C」)於2023年3月31日正式生效以來,第一家通過這一規則上市的科技企業。


所謂18C,簡單說,即允許未有收入、未有盈利的「專精特新」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該規則對行業的科技屬性要求較高,被外界解讀為港股正在進行一場「硬科技」的變革。


而晶泰科技能夠通過該規則,公司自身「含科量」自然不容小觑。公司涉及的概念頗多,被譽為「AI制藥第一股」,市場關注度一直很高。


過往,開發一款新藥可能需要超過10年時間和1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而且藥物結構設計高度依賴專家經驗,新藥篩選失敗率高,藥企的投資回報率不斷下降。


而現在,在藥物研發的早期階段,憑借醫藥領域的大數據,運用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等AI技術,進行藥物靶點的發現與挖掘、藥物分子虛擬篩選、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等,從而縮短研發周期、降低成本、提升早期藥物發現的成功率。


AI技術帶來最顯著的提升就是藥物發現和研發效率的提高,有望進一步驅動行業降本增效,長期來看,傳統制藥行業或面臨重塑。


晶泰科技正是AI制藥領域的先行者,公司目前建立了小分子、抗體和PROTAC等從靶點到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的AI藥物發現能力,並和國内外大藥企和Biotech企業建立了廣泛的合作。


2016年,晶泰科技曾在輝瑞舉辦的全球晶型預測盲測比賽中脫穎而出,此後開始為輝瑞提供藥物晶型預測服務,成為國内首家與世界頂級藥企達成合作的AI藥物研發公司。2021年底,輝瑞旗下的新冠小分子口服藥Paxlovid的背後也有晶泰科技的功勞。


總的來說,晶泰科技正處於AI的風口,未來想象空間很大,然而現實卻很骨感。


雖然公司深耕的「AI制藥」賽道相當火熱,但是目前全球仍沒有一款AI設計的藥物正式上市,甚至進入臨床III期的AI設計藥物都鳳毛麟角,所謂的商業化進展任重而道遠。


業績層面,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分别實現年度收入6280萬元、1.33億元、1.74億元。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錄得經營虧損分别為2.99億元、5.25億元和7.22億元,三年時間虧損金額超過15億。


2021年至2023年,晶泰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别為2.13億元、3.59億元及4.81億元,遠超過相應的年度收入,這或許也是導致公司盈利承壓的重要因素。


時至2024年上半年,晶泰科技收入為1.03億,經營虧損達到了3.93億元,上半年,公司研發開支則為2.10億元。


公司仍深陷虧損泥潭,或許是晶泰科技股價大幅回落的原因之一。即便有AI的光環加持,公司商業化不及預期,也是不爭的事實,資本市場是現實的,不少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AI制藥第一股」的晶泰科技,其在非制藥領域的拓展值得關注。


今年8月,晶泰科技與協鑫集團簽署了一份為期5年的戰略合作協議,合同總金額約合10億元人民幣。公司利用AI技術優勢,為協鑫提供鈣鈦礦、超分子、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碳矽材料等領域的高科技新能源材料研發服務。


對於晶泰科技來說,這算是個利好消息,公司利用其AI研發平台的優勢,將技術外溢至其他產業,未來發展如何,還值得投資者持續跟蹤。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南向資金年內加倉港股超6700億港元 超過2020年歷史高點 高盛建議超配AH股Investing.com -周三(20日),港股近期維持震盪走勢,北水繼續加倉,截止發稿,南向資金淨流入超20億港元。上周內(11月11日到15日),南向淨流入規模擴大至356.8億港元,創年內次高,周一南向資金淨流入再度破百億港元。截至11月19日,南向資金今年淨流入金額達到6751.73億港元,正式超過2020年度6721億港元淨流入額的歷史高點。銀河證券判斷,隨著增量財政政策加碼,國內經濟
作者  Investing.com
2 小時前
Investing.com -周三(20日),港股近期維持震盪走勢,北水繼續加倉,截止發稿,南向資金淨流入超20億港元。上周內(11月11日到15日),南向淨流入規模擴大至356.8億港元,創年內次高,周一南向資金淨流入再度破百億港元。截至11月19日,南向資金今年淨流入金額達到6751.73億港元,正式超過2020年度6721億港元淨流入額的歷史高點。銀河證券判斷,隨著增量財政政策加碼,國內經濟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恆指二連陰 受制50天線​周二恆指高開,指數在開市首分鐘上試19758.57點的全日高位後,軟至19600水平喘定。
作者  Sam Sam
6 小時前
​周二恆指高開,指數在開市首分鐘上試19758.57點的全日高位後,軟至19600水平喘定。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港股成交顯著縮降 市場氣氛仍偏謹慎​11月19日,港股繼續反彈修正連升第二日,但是大市成交量出現持續縮降,顯示總體謹慎觀望的氛圍未可散去,估計短期後市仍將以震動整理來運行,市場正等待新消息出現來做後續推動。
作者  葉尚志
6 小時前
​11月19日,港股繼續反彈修正連升第二日,但是大市成交量出現持續縮降,顯示總體謹慎觀望的氛圍未可散去,估計短期後市仍將以震動整理來運行,市場正等待新消息出現來做後續推動。
placeholder
【港股分析】大市雖續見回穩,惟交投再見萎縮​大市昨先升後放緩,技術上雖續呈回穩之勢,但卻欠缺動力作進一步推升,恆指昨早市先高開123點至19699點,其後再進一步升至19758點方漸受規限,由於買盤不繼,加上零碎沽壓又再滲著湧現,故大市卒漸趨反覆,而恆指亦略為回軟至19522點亦漸見喘定,由於方向不明,故好淡雙方均續抱觀望。
作者  郭思治
8 小時前
​大市昨先升後放緩,技術上雖續呈回穩之勢,但卻欠缺動力作進一步推升,恆指昨早市先高開123點至19699點,其後再進一步升至19758點方漸受規限,由於買盤不繼,加上零碎沽壓又再滲著湧現,故大市卒漸趨反覆,而恆指亦略為回軟至19522點亦漸見喘定,由於方向不明,故好淡雙方均續抱觀望。
placeholder
揚眉吐氣,“超級小米” 駕到小米集團本季度總營收 925 億元,同比增長 30.5%,好於市場預期(904 億元)。公司本季度的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手機及 IoT 傳統業務的增長和汽車業務增長的雙重帶動。$小米集團 (ADR).US 本季度毛利率 20.4%,同比下滑 2.3pct,符合市場預期(20.2%)。
作者  海豚投研
昨日 06: 17
小米集團本季度總營收 925 億元,同比增長 30.5%,好於市場預期(904 億元)。公司本季度的收入增長,主要來自於手機及 IoT 傳統業務的增長和汽車業務增長的雙重帶動。$小米集團 (ADR).US 本季度毛利率 20.4%,同比下滑 2.3pct,符合市場預期(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