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關稅衝擊波仍在持續,物價上漲、通脹猛獸正在來襲。
近一段時間,多家美國大型零售商包括沃爾瑪,宣佈部分商品漲價,沃爾瑪、家得寶、塔吉特三大零售巨頭的CEO甚至「衝進」白宮,抗議對華關稅,並聲稱全美超市將在30天内出現大面積的商品短缺。
此外,電商平台也加入漲價潮,包括亞馬遜、Temu、Shein等多個電商平台均表示,由于「近期全球貿易規則及關稅變動」導致運營成本上升,開始實施價格調整。
根據一項新的民意調查,許多美國民眾對未來幾個月的美國食品雜貨價格上漲表示擔憂,接近六成的美國民眾認為美國政府「做得太過了」。
除零售業外,原本屬于特朗普的「票倉」的美國工人階級顯然也坐不住了。
近日,國際碼頭與倉庫工會(ILWU)發表聲明,譴責特朗普政府的關稅議程。ILWU在作為全球經濟瓶頸的北美物流業擁有影響力。ILWU指出,關稅就是稅收,關稅造成了美國與盟友的緊張關系,是對工人階級的「直接攻擊」。
或許是由于國内輿論聲討不斷,特朗普政府的態度近期也出現一些「軟化」。
有美媒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將採取措施減輕其汽車關稅政策帶來的衝擊:防止對進口汽車徵收的關稅與其他已加徵關稅疊加,同時放寬部分用于美國本土汽車制造的進口零部件關稅。
近期,美國不少汽車制造商,包括沃爾沃、斯泰蘭蒂斯等正卷入裁員風波。業内人士指出,關稅政策對美國的傷害可能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大。關稅的衝擊,讓整個美國汽車供應鏈的成本都擡高,部分汽車制造商甚至難以找到合適的零部件,整個行業面臨很大困境。
本次政府對于汽車關稅的調整,或許標志著特朗普在其最激進的關稅政策上有所「退縮」和「讓步」。
此外,美東時間周一,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表示,美國正與15至18個「重要貿易夥伴」談判定制化協議,而首批簽署的協議之一很可能是與印度簽署的。
貝森特還曾表示,當前態勢下的對華關稅戰「不可持續」,他希望與北京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
儘管白宮的高層不斷釋放信號,但資本市場對于關稅走向及後續影響仍持悲觀態度。
華爾街最大多頭之一德意志銀行近日指出,儘管過去一周市場出現復蘇,但外國投資者仍然拒絕買入美國資產。
為實時觀察境外投資者近幾周的動向,德銀外匯策略主管George Saravelos研究了吸納海外資金投入美國股票和債券的各類基金的流動。Saravelos周一在研報中寫道,數據顯示海外對美國資產的購買過去兩個月出現急停,而且即使在籠罩市場的烏雲似乎開始消散的上周也沒有出現逆轉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