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24日,美股三大指數集體收漲,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1.2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漲2.74%。
消息面,美聯儲近日「變臉」,從對降息三緘其口轉為釋放寬松信號。24日美股早盤,美聯儲理事沃勒聲稱,如果關稅導致就業崗位流失,他將支持降息。
這一轉變看似是給資本市場打了一劑「強心針」,但背後實則暗藏對美國就業市場的深切焦慮。
就業警報或拉響
近期,美國不少汽車制造商正卷入裁員風波。
當地時間4月21日,沃爾沃宣佈將裁減弗吉尼亞州都柏林工廠250至350個崗位,這只是其在美國業務裁員550至800人計劃的一部分,賓夕法尼亞州和馬里蘭州的工廠同樣受到影響。此外,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之一的斯泰蘭蒂斯本月也已裁員900人。
背後的原因或在于,關稅導致關鍵零部件的生產成本激增,汽車企業的訂單大幅下滑,汽車制造商的利潤空間被嚴重擠壓,導致部分企業不得不裁員以應對危機。
汽車行業僅是冰山一角。分析人士指出,美國發動的新一輪關稅,非但未能重振制造業,反而可能加速其衰退進程。「讓制造業回家」的承諾,或只是白宮的一廂情願。
在此背景下,美聯儲釋放降息預期的核心邏輯,則是通過寬松政策緩解企業壓力,避免就業市場進一步惡化。
制造業回流面臨「水土不服」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制造業回流美國也將面臨很多現實的尷尬。
首先,美國制造業工人的時薪是中國、東南亞的數倍。有專家指出,美國不僅工資高,還面臨熟練工人短缺的問題。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主曾抱怨:「招一名焊工要等上幾個月,工資開得再高也難找到人。」
此外,即便高端制造業回流,企業也更傾向于用機器人而非人力。管清友表示,在人工智能時代,大量工作將由機器人完成,難以達到預期的增加就業的效果。可見,政客的承諾實則很難落地。
最後——
美聯儲若降息或許能緩解企業融資壓力,但無法抵消關稅導致的成本攀升,更難以逆轉制造業的結構性困境。目前制造業是全球分工的結果,試圖用一紙政策讓制造業「逆流」,無異于讓魚離開水生存。
美聯儲的態度,折射出美國經濟正站在十字路口,未來走向撲朔迷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