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東時間4月23日,美股迎來反彈,而中國資產更是成為全場焦點。
其中,三倍做多富時中國ETF收漲3.56%;2倍做多中國互聯網股票ETF漲4.75%;中國海外互聯網ETF漲2.37%;納斯達克中國金龍指數也漲幅2.93%,跑赢美股大盤。
有市場人士分析指出,伴隨中國經濟逐步復蘇、政策利好持續釋放,以及市場化改革加速推進,中國資產愈發受到國際資本的青睐。
今年一季度,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對A股上市公司的增持熱情持續高漲。截至4月23日,已公佈一季報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82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
在這些QFII機構中,既有阿佈紮比投資局這樣的主權財富基金,也不乏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高盛等國際知名的外資巨頭。
在投資者看來,外資巨頭對中國資產的積極增持,以及中東主權財富基金加速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都彰顯了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潛力的堅定信心。
在這輪中國資產重估叙事中,多家外資機構也紛紛表示看好中國資本市場的投資機會。
曾以做空聞名的香橼創始人安德魯·萊福特近日在一次採訪中表示,他通過投資中國大盤股ETF-iShares (FXI.US) 押注中國經濟和市場潛力。當被問及他為何在持續的關稅戰中做多中國時,萊福特表示,儘管關稅戰造成全球市場動蕩,但中國「堅持住了」。他說,中國是一個龐大的經濟體,市盈率非常低,「它被超賣了一段時間。這個市場還有很多需要追趕的地方,中國政府已經做出了支持市場的承諾。」
路博邁基金稱,從基本面來看,今年一季度中國經濟實現「開門紅」,消費進一步回暖,先進制造業延續高景氣。目前,中國權益資產相對全球主要股指具備估值優勢,中長期配置性價比較高。
聯博基金總經理羅登攀也認為,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政策紅利的不斷釋放以及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中國股票市場的巨大潛力值得期待。
匯豐前海證券研究部總經理孫瑜亦表示,儘管目前外部形勢多變且可能對企業盈利產生影響,但中國股市仍具韌性。他指出,中國股市長期來看將保持韌性,這得益于政策支持以及全球投資者對中國市場看法的廣泛轉變。政策的持續發力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優化,為中國股市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