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雲頂新耀(01952.HK)獲得聯交所正式批準,將「B」標記從股票代碼中移除,這是雲頂新耀轉向「商業化成熟企業」的重要里程碑,標志著雲頂新耀在市值和收入等方面達到了更高標準,商業化能力得到進一步認可。
撕掉「B」標簽,多方位提升助力未來發展
通過第18A章節在香港主板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獲移除股票名稱 「B」標志,是資本市場基于對其產品研發管線、商業化能力等方面的綜合考慮,意味著該公司已順利「畢業」,其實力、市場表現及發展潛力獲市場驗證。
雲頂新耀成功"摘B",其未來將更能受到投資者的青睐,公司在融資渠道的拓寬、流動性等多方面都將獲得提升。
1)市場信心提升。移除「B」標志,可向投資者傳遞雲頂新耀已從「研發階段」進入「商業化階段」及「穩定經營」的信號,增強市場對公司盈利能力和穩定性的信任;
2) 融資渠道拓寬。獲聯交所認可後,雲頂新耀被納入更多指數成分股(如恒生綜合指數)的幾率大大提升,可吸引被動資金(如ETF)和更廣泛的機構投資者的投資;
3) 融資能力增強。雲頂新耀釋放了財務健康的信號,從而降低債權人風險感知,銀行或債券投資者更願意向其提供低成本資金;
4) 流動性改善,價值有望繼續釋放。雲頂新耀估值邏輯有望向「盈利+管線綜合估值」邁進,吸引穩健性基金等資金,增強公司流動性;
5) 品牌價值與商業合作。作為日趨成熟的生物制藥企業,雲頂新耀將更易獲得藥企合作、渠道分銷或國際許可交易的機會,推動公司業務加速擴張。
「雙輪驅動」戰略碩果累累,在研管線前景可期
自成立以來,雲頂新耀始終專注于科技創新,在腎科疾病、mRNA平台、感染性和傳染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領域已建立起強大的產品管線,包括疾病首創或同類最佳資產。
在自主研發和授權引進並行的「雙輪驅動」戰略下,雲頂新耀于2024年碩果累累,在產品管線、研發創新、商業化佈局以及戰略拓展等多方面取得積極進展,商業化進程的加速推動了營收的迅猛增長,經營狀況持續向好。
于2024年,雲頂新耀通過強化商業化運營體系與推進擁有全球權益的產品管線佈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年内,公司實現總收入7.067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同比激增461%,超額完成7億元既定目標,並首次實現了年度商業化層面盈利。公司運營效率大幅提升,銷售費用率下降111.9個百分點,經營開支總額佔銷售額的比率下降561.8個百分點。
年内,雲頂新耀的兩款商業化產品耐賦康及依嘉展現出旺盛的增長潛力,為公司的成長插上了「翅膀」。
作為全球首個對因治療IgA腎病的藥物,在成功納入2025國家醫保藥品目錄等因素推動下,耐賦康惠及了廣泛的患者群體,年内取得銷售收入3.53億元,同比飙升1581%。耐賦康是唯一一款在中國獲批的IgA腎病藥物,且已納入醫保,因此在行業里擁有先發優勢,將填補中國患者巨大未滿足需求,未來增長潛力巨大。
此外,全球首個氟環素類抗菌藥物——依嘉,于年内進一步滲透300家多核心醫院,驅動其銷售收入的迅猛增長,年内取得銷售收入3.53億元,同比增長256%。真實世界研究顯示,依嘉對于多重耐藥菌感染治療有效且安全,敏感率較高,可以滿足臨床需求。
早期管線方面,雲頂新耀擁有全球權益的新一代共價可逆BTK抑制劑EVER001全球開發進程穩步推進;自研的個性化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6已進入臨床階段,並于今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給藥;通用型現貨腫瘤治療性疫苗EVM14的新藥臨床試驗申請已獲美國FDA批準,成為公司首款自研進入全球臨床階段的mRNA腫瘤治療性疫苗;自體生成CAR-T項目也將于今年完成首個臨床前候選藥物篩選。目前,雲頂新耀已成功將經過臨床驗證的自研mRNA平台本地化,構建了一個涵蓋從抗原設計、mRNA序列優化,LNP遞送技術到產業化生產的端對端全產業鏈平台,具備了在全球範圍内解決巨大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潛力。
小結
展望未來,雲頂新耀將繼續踐行「雙輪驅動」的戰略重塑,通過提升商業化運營體系效率與推進自研及全球權益產品差異化管線佈局,未來發展充滿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