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經報道,日本與美國的首次關稅會談已于亞洲時間4月17日上午結束,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表示,已向美方提出要求,全面重新審視包括對等關稅、汽車和鋼鐵、鋁制品的關稅問題。
美國于2025年4月9日啓動了對等關稅,對日本加徵了24%的關稅,但半日後,特朗普宣佈暫停加徵部分關稅90天。當前,日本除了面對10%的對等關稅外,還需對汽車、鋼鐵和鋁制品等特定項目承擔額外25%的關稅。
市場普遍預期日美談判的焦點將放在關稅、非關稅壁壘和日元匯率,並預期這次會晤可能成為日元匯率問題的轉折點,但特朗普臨時加入,或加入一些特定議題,但同時也給予市場一種美方急于取得成果的印象。
值得留意的是,在談判開始前夕,日本超長期國債息率狂飙,主要原因是市場擔心日本將推出刺激經濟措施或補貼,以對衝美國關稅政策所帶來的負面影響,這將增加政府支出,令日本原本已不堪重負的債務百上加斤。
根據worlddebtclocks.com的數據,日本當前的債務高達1,061萬億日元,相當于9.58萬億美元,是日本GDP的251.29%,是債務最高的發達經濟體之一;相比之下,高債務國美國當前的債務為21.18萬億美元,是美國GDP的114.04%。
所以,如果日本再加大發行超長期國債,其很大可能提高息率才能吸引買家,加上日本央行可能基于多項考慮加息,都將進一步提高長期國債的收益率預期,這正是日本超長期國債價格受壓的原因,也引發市場收益率飙升——債券利率與價格走勢相逆。
不過,在日本結束與美國的第一輪貿易會面之後,日本長期國債息率明顯回落。據彭博的數據,十年期日本國債息率下降11個基點至2.705%,而五年期國債息率則下降3.5個基點至0.845%。
見下圖,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已有所回落。
但現在就開始樂觀未免太早,日方原本預期匯率會是這次關稅談判的重點議題。市場普遍預期,日本央行可能會在美國的壓力下加速收緊貨幣政策,儘管這或不利于以出口為導向的日本經濟,但是面對日元弱勢導致的成本推動型通脹,以及遏制日美利差的套利投機活動,日本央行或有動機適度提升日元幣值,只是,如果日元幣值升值過快,將對主要依賴出口業務的日企帶來衝擊,也有可能導致上市出口企業佔比較高的日股大跌。
見下圖,在日美關稅談判前夕,日元兌美元匯價一度走強,突破141水平,但談判結束後,日方透露在匯率問題上沒有任何交流,這暫時緩解了日元被迫急速升值的憂慮,日元匯價回落,另外一方面的原因也是因為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最新的講話表示並不急于降息,並可能會以降通脹作為首要任務,這推高了美元匯率。
結語
日本經濟財政再生相透露已向美方提出全面重新審視多項關稅問題的要求,然而此次談判的最終結果仍充滿不確定性。
從歷史經驗來看,日美之間的貿易摩擦由來已久,上世紀的日美貿易戰在多個行業展開,日本在諸多方面做出妥協,最終以日本經濟泡沫破裂、陷入長期經濟停滞告終。如今的關稅談判,美國依舊憑借其強勢地位,試圖在貿易逆差、非關稅壁壘等問題上向日本施壓。
特朗普親自參與談判雖給市場一種美方急于取得成果的印象,但也意味著談判的變數增加。特朗普在談判前就提及防衛負擔等問題,這或許暗示美國不僅希望在貿易經濟層面獲取利益,還試圖在同盟關系的成本分擔上讓日本做出更多讓步。日本方面,儘管首相石破茂表示談判不會容易,但在面對美國的強大壓力下,能否堅守立場、不做出過度讓步,仍有待觀察。
在經濟數據方面,日本超長期國債息率此前的狂飙與之後的回落,反映出市場預期的大幅波動。日本沉重的債務負擔始終是懸在其經濟頭上的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若為了對衝美國關稅政策而推出大規模刺激經濟措施或補貼,債務風險將進一步加劇。而長期國債息率的波動,也會影響企業和居民的借貸成本,進而對實體經濟產生連鎖反應。
日元匯率問題同樣微妙。日本央行在平衡出口導向型經濟需求與應對日元弱勢導致的通脹壓力之間艱難抉擇。市場預期日本央行可能在美國壓力下收緊貨幣政策,但這對出口企業不利,且日元急速升值或貶值都將對其國内經濟、財政政策和企業帶來重大影響。
隨著後續多輪談判的展開,雙方在經濟、政治等多方面的博弈將更深入,日本經濟和日美經貿關系將走向何方,全球市場都在拭目以待,或許會成為其他國家與美國進行談判的重要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