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貿易政策的不斷搖擺,也凸顯了其「草台班子」的本質。
上周末,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佈了公告,將一系列產品排除在原先公佈的「對等關稅」之外,類别包括通訊設備(智能手機)、計算機、半導體設備、集成電路器件等。
外界普遍認為,這意味著,美國對部分消費電子、包括蘋果產品實施關稅豁免,背後的原因在於關稅導致成本高企,削弱了蘋果等科技巨頭的競爭力。
但緊接著,特朗普否認了上述關稅豁免相當於「例外」,而是一些細則的調整,美國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同日亦發表類似的觀點。
然而,近日,美國總統特使理查德·格雷内爾又表示,特朗普認為與中國進行談判,從而找到擺脫貿易對峙局面的出路至關重要。
近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亦表示,對華如此巨額的關稅應該不會出現。他希望與北京達成一項重大貿易協議,他認為,從長遠來看,沒有人認為如此高的關稅是可持續的。
從特朗普政府官員近期釋放的一系列的信號來看,面對國内的持續強硬,特朗普政府態度出現軟化,希望同中國進行磋商。
另一方面,美關稅政策的「反復無常」、以及特朗普政府的「朝令夕改」,似乎也反映出其内部治理、決策方面的混亂,新一屆政府的信譽全無。
近期,美國各界人士紛紛表達不滿和反對,認為美國濫施關稅嚴重損害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利益。
美國《時代》周刊分析稱,關稅政策對美國的傷害可能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大。對進口商品徵稅將導致美國企業成本增加,進而提高美國消費品價格。以美國汽車產業為例,根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的最新分析結果,特朗普4月初實施的25%汽車關稅將使美汽車制造商2025年的成本增加約1080億美元。
更荒謬的是,美國一些企業主直言,即便徵收高額的關稅,也要繼續買「中國貨」,很多產品、制造業零部件根本找不到替代品,這背後也反映出中國健全而強大的供應鏈優勢。
特朗普政府「自亂陣腳」,也迎來了政客們的批評聲。美國前財政部長耶倫此前表示,現任政府的關稅政策是美國歷史上最糟糕的自殘。
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時間4月15日,美國前總統拜登卸任後首次公開發表講話,矛頭直指「老對手」特朗普政府的政策。拜登表示,新政府在不到100天内就採取了許多行動,造成了巨大破壞,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不光是政治對手,美國高校也與特朗普「槓上了」,雙方關系變得頗為緊張。
當地時間4月14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凍結向哈佛大學提供的約23億美元多年期撥款和6000萬美元多年期合同。
此前,特朗普政府向哈佛大學提出多項整改要求,包括遏制所謂的「反猶主義」和終止與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相關的多個項目。哈佛大學顯然拒絕「整改」,於是招來了白宮的「報復」。
特朗普15日還在社交平台發文稱,也許哈佛應該失去免稅地位,免稅地位取決於公共利益,或許應該將哈佛大學作為政治實體徵稅。
雖然入主白宮僅幾個月,特朗普政府可謂内外交困,其很多政策已經招來各界人士的不滿,反對聲浪愈發高漲,民意支持率似乎也降至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