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周四,美國勞工部公佈3月CPI數據,通脹全線低於預期。
數據顯示,美國3月未季調CPI同比升2.4%,創半年低位,預期升2.6%,前值升2.8%。美國3月季調後CPI環比降0.1%,意外錄得負值,創2020年5月以來最低水平,遠低於0.1%的市場預期。
不過,分析人士預計本次CPI報告很可能標志著今年通脹率的最低點,伴隨著特朗普大規模「關稅風暴」的來臨,進口產品將會大幅漲價。
儘管特朗普近期宣佈,他已授權對不採取報復行動的國家徵收的更高對等關稅實施了90天的暫停,但幾乎所有進口商品徵收的10%基本關稅將繼續有效。
光大證券在今日研報中指出,3月美國通脹迎來超預期降溫,主因能源、機票價格下跌,同時前期「搶進口」使得關稅影響尚未顯現。但進入4月後,隨著美國對華高額關稅生效,疊加對其他國家徵收10%基礎關稅,預計高關稅帶來的供給短缺和成本上升,將逐步體現在通脹數據中,美國經濟將率先面臨「脹」的問題。當前激進的關稅政策下,不僅會帶來價格一次性上漲,也可能會引發通脹預期脫錨,進而制約美聯儲降息操作。基於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短期内美聯儲或保持觀望。
根據里士滿聯儲主席表態,關稅對美國國内通脹衝擊或體現在6月。
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全球策略師大衛凱利表示,這是風暴來臨之前的短暫平靜,將面臨關稅引發的通脹衝擊。
近一段時間,美國民眾因擔憂漲價,已掀起一輪瘋狂的「囤貨潮」。在美國超市,大量中國商品被搶購一空。有專家表示,這種行為本身就會推動物價上漲。
如果未來CPI明顯擡升,新一輪通脹猛獸來襲,或將進一步增加美國家庭用品開支,侵蝕家庭消費力,加劇財務惡化,加重普通美國家庭負擔。美國社會貧富差距本就顯著,而高關稅政策無疑是雪上加霜,刺痛了美國民眾的神經。
在本次CPI數據公佈後,交易員加大對美聯儲降息的押注。不過,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9日公佈的上月會議紀要顯示,美國經濟面臨通貨膨脹加劇和經濟增長放緩同時發生的風險,或令該機構陷入「艱難權衡」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