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特朗普政府宣佈對貿易夥伴徵收所謂的「對等關稅」,即對所有貿易夥伴加徵10%的「最低基準關稅」,對某些貿易夥伴徵收更高的「對等關稅」。
事實上,在第一次任期内,特朗普也曾挑起關稅摩擦,但像近期這樣瘋狂揮舞關稅大棒的舉動還是超出了市場預期,特朗普的目的也引起了許多專業人士及網友的猜測。
根據特朗普的說法,關稅政策是為了推動貿易平衡和制造業回流,平衡財政。
其實,早有投資者指出,美國債台高築,巨額利息已經漸成「不能承受之重」,政府亟需開源節流。而在特朗普看來,直接對内加稅容易引發支持者和「金主」的不滿,因此關稅是增加政府收入的最好工具,同時對全球加關稅也可強化「美國優先」的形象,迎合民眾情緒。
不過,作為間接稅的一種,此次對全球加關稅帶來的成本最終主要還是會由終端消費者——美國消費者承擔。只不過,痛感較直接對内加稅要弱,但很有可能會引爆通脹,以及經濟衰退。
按照普遍的看法,特朗普加徵關稅將導致美國物價上漲,普通美國人必須多支付3800美元。
美國知名投資人、億萬富翁馬克·庫班也於近日警告,是時候開始囤貨了,「從牙膏到肥皂,凡是能找到地方可以儲存的東西,都應該趁早買起來,最好是在商店補貨前購買。」庫班還強調,即使是美國貨,也有可能漲價,「他們會甩鍋給關稅」。
還有投資者認為,特朗普擅長「虛空造牌」,此次很有可能又在玩極限施壓那一套,最終目的,是逼迫其他國家大肆購入美國國債,尤其是海湖莊園協議提出的,要求外國債權人將手中的美國國債轉換為100年期、零利息、不可交易的「世紀債券」,以此減輕美國的債務負擔。
此外,還有一些網友腦洞大開,認為特朗普瘋狂揮舞關稅大棒就是為了拉爆美股,進而逼迫美聯儲為救市向特朗普低頭。還有一些網友「陰謀論」,認為特朗普抛出「對等關稅」政策也有私心,不排除一些國家為了討好特朗普,會向特朗普身邊的人輸送利益;還有「大旗黨」表示,特朗普這次是想要搞亂全世界的經濟以及全球財富,目的是重新洗牌,玩「先破壞,再重生」那套。
不過,在最新回應中,特朗普將引發市場混亂的關稅政策比作美國經濟的「良藥」,並稱有時候「吃藥」是必須的。特朗普還表示,自己並非故意制造市場抛售。
值得注意的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引起全球多國的強烈不滿,並切實引發了全球資本市場大跌,萬眾矚目的美股市場亦難逃下跌命運,納斯達克指數自高點算起至今,已累跌逾20%,進入了技術性熊市,蘋果(AAPL.US)、英偉達(NVDA.US)、特斯拉(TSLA.US)等美股科技龍頭跌慘了。
需要指出的是,特朗普瘋狂揮舞關稅大棒的做法完全是「病急亂投醫」。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詳細說明了特朗普政府制定關稅稅率的計算方法:以美國與各國的貿易順差(逆差)除以該國對美出口總額,所用數據來自2024年美國人口普查局,隨後再將所得比例減半,形成所謂的「折扣稅率」。
結合上述計算方法以及特朗普此前的發言不難發現,其實特朗普真正瞄準的不是各國對美國的關稅水平,而是各國和美國貿易形成的順差,也就是說本質上,特朗普就是不喜歡美國逆差,所以才推出了關稅政策。
值得一提的是,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先生於近期指出,美國加徵關稅的理論基礎就是錯誤的。原因如下:(1)市場是有效的,貿易順差或逆差是國際貿易交易出來的,它背後的基礎是各國的比較優勢分佈的不同;(2)美國過低的儲蓄率是其貿易逆差的關鍵驅動變量,從動態角度來看,它會帶來資本形成速度遠低於消費速度,從而帶來制造業的低比較優勢及經濟的高進口需求;(3)美國金融賬戶處於順差狀態,也就是其經常賬戶逆差輸出了美元,形成順差國的外匯供給,部分通過對美元資產的配置回流美國,對其債務規模、投融資成本及居民部門槓桿率形成支持。
而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也引起了一些專業人士的警惕。
近日,華爾街對衝基金大佬、潘興廣場資本創始人比爾·阿克曼對美國總統特朗普關稅計劃的風險提出了嚴厲警告,稱這些計劃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崩潰,並對特朗普的支持者造成最大的傷害。
在上周日(美東時間)發佈的研報中,高盛集團則將美國2025年第四季度GDP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0%下調至0.5%,並將12個月經濟衰退概率從35%上調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