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除了不斷改善基本面和推動業務增長令其上市價值上升之外,上市公司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向其股東回饋收益,包括:1)派發現金股息——股東權益沒變(不考慮稅費條件下),但可以獲得現金收益;2)回購股份——通過縮減已發行股本,來擴大股東權益;3)派發第三方股份,讓股東直接得益,例如騰訊(00700.HK)向其股東派發京東(09618.HK)和美團(03690.HK)實物股份,股東可直接出售這些股份獲得收益。
港股上市公司基本上已發佈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季度或是年度業績,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的12個月,哪家上市公司回饋股東最慷慨?
騰訊阿里實現千億回購
就股份回購而言,騰訊和阿里巴巴(09988.HK)兩大科技巨頭長期霸佔港股回購榜的前列。
根據騰訊2024年財報提供的數據,其於2024年回購了總值1,120億港元的股份,不過值得留意的是,該公司的2025年股份回購計劃有所縮水,從上一年的千億回購縮減至800億港元。除了回購外,騰訊於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派發末期股息317.43億港元,並已在2025年3月批準了末期股息每股4.50港元的決議案。
如此算來,騰訊於2024年合共回饋股東的收益或為1,437億港元,但考慮到騰訊為市值最高的港股上市公司,這僅相當於其總市值的3.14%。
阿里巴巴的財政年度截至日期在3月31日,我們根據阿里巴巴的季度報告,估算得該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12個月的回購總額或為1,160.92億元人民幣,而該公司於2024年6月向其普通股持有人和美國存託股持有人派發現金股息每股0.124美元和一次性特别現金股息每股0.0825美元,合共或40億美元,如此算來,阿里巴巴於截至2024年末止12個月回饋股東的總金額或達1,546億港元,相當於市值的6.78%。
四大行熱衷於現金分紅
國有四大銀行不僅市值大,分紅也很豪,其市淨率不到1倍,或驅使這些商業銀行通過分紅來提升投資吸引力。
工商銀行(01398.HK)、建設銀行(00939.HK)、農業銀行(01288.HK)和中國銀行(03988.HK)於2024年全年擬派現金分紅或分别為1,098億元人民幣、1,008億元人民幣、847億元人民幣和714億元人民幣,分别相當於其市值的5.98%、6.62%、5.59%和5.59%。
此外,我們留意到中國移動(00941.HK)和中國石油(00857.HK)等帶有公用屬性的中字頭企業也熱衷於分紅,中國石油計劃向股東派發2024年末期股息每股0.25元人民幣,總派息額約457.55億元人民幣。
中國移動建議2024年全年派息率為73%,擬向其股東派發末期股息每股2.49港元,連同已派發的中期股息,全年股息合計為每股5.09港元,財華社估算,其全年派息金額或達到1,008億元人民幣。此外,中國移動於2024年以總額2.05億港元購回合共310.5萬股在港交所上市的H股,如此算來,該集團或合共向股東回饋了1,076億港元,相當於總市值的5.97%。
外資金融機構回饋股東最慷慨
說到回購與派息,匯豐控股(00005.HK)和友邦保險(01299.HK)應是港股市場上最活躍的上市公司。
2024年,匯豐控股合計派息(含宣派)153.48億美元,注銷股份約113.48億美元,兩項合起來達267億美元,約合2076.76億港元,相當於其市值的13.61%,無怪乎其股價已從2022年末的25港元飙升至當前的86.10港元,當時因為其在英國的監管機構不允許其派息,投資者十分失望,股價持續受壓,如今顯然已走出陰霾,在經歷了重組並出售非增長業務後,「身輕體瘦」的匯控已重新出發,能否重回昨日輝煌,仍有待觀察。
友邦保險也是分紅和回購大戶,2024年友邦保險通過股息(含宣派)及股份回購計劃向股東返還了約512.45億港元,此外,該集團現又推出新一輪16億美元的股份回購計劃。
總結
就回購金額而言,市值最高的騰訊與阿里巴巴無疑是最積極,但其回購的總額相對於其龐大的體量而言,並不算太顯著。
當前在投資市場不太得寵的金融股和公用股,通過豪邁派息來挽留投資者,在經濟前景充滿不確定性時,這類股份因能維持穩定的現金流而提供一定的安全支撐。
外資金融機構一直以來都通過大手回購和分紅來提升其投資吸引力,之所以有這份底氣,是因為這些機構沒有太多的監管限制(如對其存款利率的限制),能用較低成本的資金滿足其業務擴張的需求,但這同時也暗藏風險,例如成本過低或導致其盲目擴張,所以投資者在考慮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