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8 日晚,$中國中免(601888.SH) 公佈了 2024 年度報告:全年實現營收 565 億、同比下滑 16%,實現歸母淨利潤 42.7 億、同比下滑 36%,財務指引持續萎縮的勢頭不止。由於業績基本情況在先前的業績快報中已經公佈,海豚投研還是分兩個角度解讀,① 季度業績展現出的最新變化動向;② 僅在半/全年報中公佈細項數據透露出的信號,詳細情況如下:
1、營收層面,中國中免 24 年 4 季度營收 135 億元,同比下滑 19.5%,處於 2Q/3Q 同比跌幅的中間。沒有明顯的跌幅擴大或有所縮窄的傾向信號。
對比行業數據,四季度海南離島免稅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21%,較前兩個季度近 40% 的同比跌幅是明顯縮窄的,但中免自身的營收增速並沒呈現出跌幅縮窄的跡象。由此可見,四季度中免在海南免稅市場可能丟失了份額
結合其他指標,海南免稅市場呈現出,購物的客流量好於比銷售額,是受單顧客平均購買件數更大幅下降的拖累(有清理代購的影響)。不過,人均消費金額跌幅繼續快速縮窄,本季已僅爲-3%。暗示免稅消費品牌、品類上行應當有不錯的進展。
2、分收入類型,有稅收入的同比降幅(-26%)依然明顯高於免稅銷售收入(-16%),是導致公司整體銷售跌幅遲遲沒有好轉的主要原因。雖然我們本就認爲,有稅銷售屬於疫情期間的 “救火性” 角色,隨着核心免稅業務的修復會自然淡出。但有稅銷售在 2H24 畢竟仍佔據整體銷售額的近 32%,若一直無法止跌,集團整體營收也難以止跌。
而中免免稅銷售收入-16% 的跌幅,實際是好於整體海南離島免稅同期-28.5% 的跌幅。主要歸功於出境客流復甦下,機場渠道銷售的修復。據公司披露,2024 年北京機場渠道和上海機場渠道的免稅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 115% 和 32%。但畢竟離島免稅的體量更大,機場渠道的修復,並不足以完全彌補前者的窟窿。
3、毛利層面,四季度中國中免實現毛利潤 38 億,毛利率從上季的 32% 繼續跳水到 28.5%,毛利率已季度三連跌,且跌幅呈擴大的趨勢。
分收入類型看,同樣主要是有稅業務導致了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下滑。2H24 內有稅銷售的毛利率從上半年的 17.4%,腰斬式跳水到了僅 8.9%。可見公司何時能完成對有稅業務的調整,會是一個關鍵的拐點信號。
免稅品銷售的毛利率則一直持平在 39.5%,近乎沒有波動。公司對免稅品的定價似乎是採取了 “成本 + 目標毛利率” 的策略和考覈方式。 公司整體的毛利率變化,完全是取決於收入結構的改變,以及有稅銷售的毛利率變化。
4、銷售費用本季度支出 22.7 億,全年各季度的支出都在 21.6~24 億的小區間波動,公司營銷支出預算應當相對固定,僅跟隨淡旺季有非常有限的波動。因此在僅次於 1Q 春節期間的第二旺季的 4Q,雖然總支額大體不變,營銷費被動收縮到了 16.9%,較上季減少 1.5pct。
整體上,儘管毛利率受有稅銷售的拖累而環比跳水了 3.5pct,但營收體量季節性增長,毛利潤額是大體環比持平的。營銷費用的支出額也大體固定。因此,本季度公司的關鍵性經營性利潤指標--毛銷差爲 15.7 億,相比上季也幾乎沒有變化。
5、按半年度披露的銷售費用構成,雖然 2024 年機場渠道的營收是顯著修復了的,但支付給機場的租賃費用相比去年卻從 94.2 億下降到 90.6 億。體現出中免與機場重新簽訂的給機場更低分成條款帶來的幫助。不過雖然目前是利好,也不能排除隨着機場渠道的進一步復甦,機場方要求重新上調分傭比例導致的利好變利空。
6、營銷外的費用上,在年終費用結算節點,管理費用照例從 24 年前幾個季度的 4.7~4.8 億明顯拉高到 5.9 億。雖然比去年同期支出的 7.2 億有不小下降,可見公司在試圖控費擠出利潤上,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遠不足夠。管理費用同比下降的幅度,並不及營收萎縮的幅度,實際管理費率反而同比由 4.3% 上升到了 4.4%,導致利潤率仍是繼續下降的。
7、除了上述影響,又因本季確認了高達 3.5 億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是存貨減值),先前大多單季確認 1~2+ 億。最終淨利潤從上季度的僅 6.6 億,再下降到僅 5.5 億。
且近期表現更強的機場日上渠道並非由公司全額持股,導致本就的少數股東權益也達 2 億,剩下的歸母淨利潤更是僅爲 3.5 億。對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而言,可謂 “九牛一毛 “。
8、分紅角度,本財年公司宣佈了每 10 股 10.5 元的股息,維持了相當於當年歸母淨利潤約 50% 的股息。從這個角度看,公司並不吝嗇。但相對於中免仍在 1200 億以上的市值,近 22 億的分紅額對應的股東回報率就相當有限了。
海豚投研觀點:
中免本次的業績,一句話總結即衆所周知的差,營收繼續下滑,且下降速度未見明顯好轉。單季利潤更是已不足 5 億,與中免千億的市值完全無法匹配。但話雖如產,這些情況早在 1 月發佈的業績快報中,都已是明牌。
從完整年報中,我們看到的增量信息是,疫情期間推出的不受免稅口岸限制的有稅銷售業務,當時是 “救火隊員 “現在則成了” 罪魁禍首 “。相比之下,免稅業務雖也在佔比最大的離島免稅的拖累下依舊負增長,但隨着機場等渠道的復甦,和離島免稅低基數期的到來,應當能更快的走出負增長的泥潭。且利潤端,免稅銷售的毛利率也是相對穩定的,同樣主要是受有稅銷售的拖累。因此,關注有稅銷售何時能盤整結束,是關鍵的拐點信號。
估值上,經過了 2022 年底開始持續了 2 年多的回調,以及去年 9 月末全中國資產的估值修復後,中免當前約 Rmb1270 億的(A 股)市值,對應已公佈的 2024 年淨利潤,仍有接近 30x PE 的估值倍數。(港股估值約爲 A 股的 3/4,約 22x PE)。從絕對值來看,30x 的 PE 匹配仍深度水下的業績(營收、利潤雙下滑),顯然不算便宜。
但在 A 股市場,對具備一定市場壟斷地位的消費龍頭,估值向來不吝嗇。當前 30x 左右估值,接近公司 10 年期內的平均水平。去年 9 月大反彈前約 20x PE 的估值,是可以作爲中免估值底的參考看待。
展望未來,Wind 一致預期顯示賣方對公司 2025 年利潤的預期約在 60 億。可見市場當前對中免的估值,就是以 20x PE 的估值鐵底 * 當前對 25 年的利潤預期。進一步殺估值的空間應當也有限,後續股價的走勢就是取決於實際交付的利潤比 60 億孰低孰高。
業績趨勢上,中免 24 年營收持續下滑,主要是受海南免稅市場整體的持續萎縮。這應當是受出入境正常化後的分流,國內整體可選/奢侈消費走弱的影響,以及國貨崛起下,對海外化妝品品牌偏好度的下降。
前者出境購物的分流,隨着國際航班量近期已修復到 80%,後續影響大概率會逐步走弱。但後者能否有好轉,海豚投研認爲並不能報過高的期望。但目前定價隱含的要求 25 年業績一定會觸底反彈,並不夠保險。
詳細點評如下:
一、離島免稅人均消費接近回正,但銷售金額的拐點還沒到來
營收層面,中國中免 24 年 4 季度營收 135 億元,同比下滑 19.5%,處於 2Q/3Q 同比跌幅的中間,換言之,沒有呈現出明確的跌幅繼續擴大,或有所縮窄的傾向性。
海南離島免稅整體的情況上,四季度海南離島免稅整體銷售額同比下降了 21%,較前兩個季度近 40% 的同比跌幅是明顯縮窄的,但中免自身的營收增速並沒呈現出跌幅縮窄的跡象。由此可見,四季度中免在海南免稅市場可能丟失了份額。
結合其他指標按同比跌幅由好到差排序,呈現人均消費金額>購物人次>銷售金額>人均購買商品件數的情況。換言之,購物的客流量實際比銷售額表現更好,是受到了單顧客平均購買件數更大幅下降的拖累(有清理代購的影響)。好的方面是,人均消費金額跌幅繼續快速縮窄,本季已僅爲-3%。暗示免稅消費品牌、品類上行應當有不錯的進展(例如高客單價的奢侈品包具、珠寶等),也不排除有免稅消費者的消費能力/意願接近觸底反彈的影響。
二、有稅拖累何時能休?機場渠道復甦救不起海南渠道
按半年披露的分類型收入上,可見有稅收入的同比降幅(-26%)依然是明顯高於免稅銷售收入(-16%),是拖累公司整體銷售跌幅一直沒有好轉的主要原因。雖然這符合我們對,有稅銷售是疫情期間爲了彌補免稅業務上的缺口推出的 “救火性” 業務的判斷。會自然隨着核心免稅業務的修復而逐漸淡出。
但有稅銷售到 2H24 仍佔據整體銷售額的近 32%,若一直無法止跌,集團整體營收也難以止跌回升。據公司披露,三亞和海口國際免稅城的有稅商業建築已結構封頂,隨着這些物業投入運營,有可能促進有稅銷售的止跌。
單看中免免稅銷售收入-16% 的跌幅是好於整體海南離島免稅同期-28.5% 的同比跌幅,則主要歸功於隨進出境客流復甦,機場渠道銷售的復甦。據公司披露,2024 年北京機場渠道和上海機場渠道的免稅收入分別同比增長了 115% 和 32%。但畢竟離島免稅的體量更大,機場渠道的修復,並不足以帶動集團整體銷售的止跌回升。
三、免稅毛利三年未變,有稅業務收入毛利,兩頭一起拖累
四季度中國中免實現毛利潤 38 億,毛利率是從上季的 32% 繼續跳水到 28.5%,毛利率已季度三連跌,且跌幅呈擴大的趨勢。
分收入類型看,公司整體毛利率的下滑同樣主要是受有稅業務的拖累,2H24 內有稅銷售的毛利率從先前的 17.4%,腰斬式跳水到了僅 8.9%。可見,公司何時能完成對有稅業務的調整,會是個主要的拐點信號。
相比之下,免稅品銷售的毛利率則一直持平在 39.5%,近乎沒有波動。公司對免稅品的定價似乎是採取了 “成本 + 目標毛利率” 的策略和考覈方式。 公司整體的毛利率變化,完全是取決於收入結構的改變,以及有稅銷售的毛利率變化。
四、營銷支出持平不變,機場分傭下降貢獻不小
銷售費用本季度支出 22.7 億,全年各季度的支出都在 21.6~24 億的小區間波動,可見公司採取了相對固定的營銷支出預算方案,僅僅隨淡旺季的季節性變化,有非常有限的上下波動。費用率也因此是隨淡旺季的營收總體量變化而被動上下變化。4Q 作爲僅次於 1Q 春節期間的第二旺季,營銷費率也因此被動收縮到了 16.9%,較上季減少 1.5pct。
因此,雖然本季度整體的毛利率受有稅銷售的拖累而環比跳水了 3.5pct,但由於營收體量的季節性環比增長,毛利潤額是大體環比持平的。而營銷費用也大體固定的支出預算,近無變化。本季度公司的毛銷差爲 15.7 億,相比上季也幾乎沒有變化。海豚投研大膽猜測,至少在 2024 下半年,中免很可能考覈的是絕對利潤額,而對利潤率沒有硬性要求。
按半年度披露的銷售費用構成來看,儘管 2024 年機場渠道的營收是顯著修復了的,但主要支付給機場的租賃費用相比去年卻是略降的,從 94.2 億下降到 90.6 億。體現出中免與機場重新簽訂的給機場更低分成條款帶來的幫助。
但雖然目前是利好,也不能排除隨着機場渠道的進一步復甦,機場方要求重新上調分傭比例導致的利好變利空。
五、控費努力遠不夠,單季利潤已不足 5 億
其他費用上,年終費用結算節點,管理費用如常從前幾個季度的 4.7~4.8 億明顯拉高到 5.9 億。比去年同期支出的 7.2 億有不小下降,可見公司在試圖控費擠出利潤上,也做了一定的努力,但遠不足夠。管理費用同比下降的幅度,並不及營收萎縮的幅度,實際管理費率反而同比由 4.3% 上升到了 4.4%,導致利潤率仍是繼續下降的。
最終,由於經營層面交付的毛銷差僅僅是環比持平在近 16 億,而公司的控費力度遠不足夠,營銷外其他經營性費用支出在年終結算季環比增加了約 0.8 億。又因本季確認了高達 3.5 億的資產減值損失(主要是存貨減值),而先前大多單季確認 1~2+ 億。因此,最終淨利潤從上季度的僅 6.6 億,再下降到僅 5.5 億。
又因爲近期表現更強的機場日上渠道並非由公司全額持股,剔除本季達到 2 億的少數股東受益後,歸母淨利潤更是僅剩約 3.5 億。對一個千億市值的公司而言,單季利潤卻不足 5 億。
<全文完>
海豚投研過往【中國中免】研究,請參考:
財報點評:
2024 年 10 月 30 日財報點評《“越跌越貴”,中國中免還有沒有底?》
2024 年 8 月 30 日財報點評《跌了又跌,中國中免已成 “無底洞”》
2024 年 4 月 23 日財報點評《中國中免:世道艱難,“雙殺” 慘烈》
2024 年 3 月 27 日財報點評《中國中免:免稅躺平沒起色,何時纔有翻身日》
2023 年 10 月 27 日財報點評《營收利潤都乏力,免稅銷售復甦無望了?》
2023 年 8 月 26 日財報點評《中國中免:只逛不買,免稅消費很受傷?》
深度:
2022 年 4 月 27 日《疫情陰影、競爭加劇,中免的反轉之時尚未到來》
2021 年 11 月 15 日《魔咒再現?中免的未來依舊閃亮》
2021 年 7 月 5 日《中國中免(上):一家獨大是不是癡人說夢?》
本文的風險披露與聲明:海豚投研免責聲明及一般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