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美東時間),美股市場的科技股表現不佳。其中,英偉達(NVDA.US)延續跌勢,下挫3.09%,博通(AVGO.US)跌近5%,騰訊控股(TCEHY.US)跌近8%,阿里巴巴(BABA.US)跌逾10%,微軟(MSFT.US)、亞馬遜(AMZN.US)、台積電(TSM.US)等多股也遭遇下跌。
科技股的普跌也引起了不少投資者的關注及擔憂。
大型科技股有調整需求
從市場因素來看,近兩年,美國的一票科技巨頭在ChatGPT問世後迎來狂飙猛漲,走出了一波大牛市,積累了大量獲利盤,本身就有調整、消化的需求。
而中國的科技企業DeepSeek推出的大模型DeepSeek-R1又給了英偉達等科技企業一擊重擊,一度誘發多家美國科技企業的股價集體暴跌。
與此同時,DeepSeek-R1的出現還開啓了中國科技股的牛市之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公司的股價在近期迎來大幅上漲,其中阿里巴巴的美股在1月14日至2月21日期間飙升逾78%,走勢相當強勁,同樣有著調整、消化的需求。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美國大型科技企業的股價走勢出現一些滞漲的迹象,最典型的例子就是「AI總龍頭」英偉達的股價在高位來回震蕩,而中國大型科技企業的股價在短期大漲後也迎來了調整時刻。
這也導致不少美股市場的投資者擔心大型科技股會見頂,並帶動美股市場下行。
「算力懷疑論」衝擊市場
在市場因素之外,科技股的大跌還有消息面的刺激。而說起消息面的刺激,其根本原因還是大模型DeepSeek-R1引發的「算力懷疑論」。
據了解,微軟、谷歌、亞馬遜和Meta四家公司2025年的資本支出總額合計超過3000億美元。例如,亞馬遜計劃2025年投資1000億美元。
然而,DeepSeek以極低的成本構建了一個突破性的人工智能模型,並且無需使用尖端芯片。這讓人質疑投入AI行業的數千億美元資本支出的實際效用。
「算力懷疑論」一直存在,而在近日微軟的一則消息則加深了這方面的擔憂。
上周五(美東時間),道明銀行旗下投行和金融服務機構TD Cowen發佈「渠道調查」研報稱,微軟已經取消了在美國「數百兆瓦」容量的數據中心租約,同時也已經停止轉化所謂的資格證明,這些協議通常會成為正式租約。
消息一出,瞬間引發了市場熱議,有一些投資者懷疑微軟可能正處於數據中心「供應過剩」的狀態。
面對市場質疑,微軟迅速做出回應。公司發言人在周一(美東時間)通過電子郵件聲明:「我們本財年投資超過800億美元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的計劃仍在按計劃進行,我們將繼續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以滿足客戶需求。」
儘管重申投資承諾,微軟也承認可能會進行策略性調整。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微軟的這番表態對投資者的安撫效果只能說比較一般,微軟在最近兩個交易日分别下跌1.9%、1.03%。
科技股是否見頂引爭論
此外,中信證券在2月24日的文章中稱,2月美國服務業PMI、消費者信心等宏觀數據的意外走弱再次觸發美股科技板塊的明顯調整。
不過,中信證券指出,但市場整體叙事和過去兩年並無明顯差異,即基於任何短期可見的宏觀數據不斷進行線性外推。特朗普政府系列政策的不確定性料將對市場風險偏好形成持續壓制,建議結構上堅持high quality、規避主題行情,方向上繼續聚焦軟件需求復蘇+AI算力兩條高景氣主線,並把握半導體硬件部分板塊(存儲、模擬芯片、IT硬件等)周期性復蘇機會,市場短期任何明顯的調整均是理想的建倉機會。
高盛近期的報告稱,截至2月21日的兩周内,對衝基金以六個月來最快的速度撤出美國科技和媒體類股票。
信安環球投資的策略師Christian Floro稱,隨著過去兩年美股市場都錄得兩位數百分比的回報,加上目前極其昂貴的估值,投資者正越來越擔心美股是否已經見頂。
Floro表示:「牛市並不單純因為持續時間長了就會消亡,歷史表明,美聯儲的貨幣政策立場會在決定市場狀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自1995年以來,大多數市場下跌超10%的情況,都與美聯儲積極轉向鷹派立場或持續限制性政策時間過長有關。」
考慮到目前尚未出現美國經濟「硬著陸」的迹象,Floro認為目前市場仍存在一條「狹窄但可行」的持續上漲道路,特别是上市公司盈利增速若能一直達到市場預期的情況下。然而未來政策的不確定性帶來了重大風險,謹慎的投資者應該保持警惕。
而據了解,周三(美東時間)盤後,英偉達將發佈「全宇宙最重要財報」,周五(美東時間)盤前則會有關鍵的PCE通脹數據。
英偉達的財報和PCE通脹數據值得投資者關注。
另外,相較於美國科技企業而言,春節後看好中國科技企業的聲音多了起來,不過近期中國科技企業的股價普遍在短期内迎來大漲,雖然機構普遍預期中國科技資產仍有不錯的上漲空間,但短期回調的風險也需要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