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威爾重申降息有耐心。鮑威爾講話過後,三大美股指刷新日低,道指標普驚險收漲,納指、中概指數回落,特斯拉跌超 6%,英偉達止步五連陽;蘋果漲超 2%,Meta 第 17 日連漲、續創最高紀錄,英特爾收漲超 6%;中概指數收跌超 1%,阿里仍堅挺、收漲超 1%。
具體來看,特斯拉創 2024 年 12 月 18 日以來最大單日跌幅,投行 Stifel 分析師表示,馬斯克領導 “政府效率部”(DOGE)削減美國政府開支的努力,可能會開始影響特斯拉汽車的銷售。消費者對馬斯克的好感度下降到接近歷史最低水平。
超微電腦收跌 9.47%,盤後呈現出 V 型走勢,一度跌超 17%,隨後一度漲超 12%,消息稱,超微電腦因賣空者指控被美國司法部和 SEC 傳喚,推遲向 SEC 遞交 10-Q 報告,目前正在配合相關文件要求。但該公司表示能在截止日期前向 SEC 遞交訂正後的報告。
鮑威爾稱,經濟還強勁,聯儲希望繼續取得通脹下行的進展,沒理由急於降息,政策準備好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勞動力市場並非重大通脹壓力的來源;中性利率相比新冠疫情前已大幅上升;相信聯邦支付系統安全,美聯儲在系統中只是處理付款的財政部 “代理”,相信全美銀行賬戶安全;評估關稅的經濟影響爲時過早,承認關稅可能推升通脹。
“新美聯儲通訊社”:鮑威爾概括今年聯儲的道路是,通脹下行沒進展就不降息,經濟更大幅放緩就降息。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稱,蘋果的目標是找到一家能夠根據個人數據理解中國用戶請求的中國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作爲電子商務巨頭,擁有更多的中國消費者個人數據,比如用戶的購物和支付習慣,這是蘋果決定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原因之一。
受此影響,蘋果收漲超 2%,阿里收漲 1.3%,百度下挫 4.7%。
特朗普政府正從多個方面重塑監管框架:通過人事任命控制 NHTSA 等關鍵機構、廢除行政令性質的監管措施、推動聯邦自動駕駛法規制定——這正是馬斯克公開呼籲的方向。這對競爭對手可能造成毀滅性的打擊。
2 月 11 日,在法國巴黎出席人工智能行動峯會的 OpenAI 首席執行官 Sam Altman 在回答現場記者提問時表示,“願意在人工智能領域與中國合作,並將爲此盡最大努力,因爲這很重要。”
Altman 表示,OpenAI 是非賣品,馬斯克的收購提議更多是他爲減緩競爭對手步伐的策略性舉動。他並不認爲馬斯克的收購提議值得特別認真對待。
美國副總統萬斯稱,特朗普政府將確保最先進的人工智能硬件在美國製造。此外,計算機硬件基準測試軟件 PassMark 日前更新了跑分榜,英特爾酷睿 Ultra 9 275HX 成功登頂,超越 AMD 銳龍 9 7945HX3D,成爲目前綜合性能最強的筆記本處理器。
分析認爲,這是心率監測功能首次在蘋果設計的耳機產品中出現,標誌着蘋果在健康領域的進一步拓展。蘋果副總裁 Oliver Schusser 稱,新款 Powerbeats 是 “Beats 品牌歷史上最令人驚歎的產品”。
可口可樂量價齊升,Q4 淨營收同比增 6%,可比每股收益增 12% 均超預期。四季度淨營收 115 億美元,高於預期的 108 億美元;可比每股收益 0.55 美元,高於預估的 0.52 美元。可口可樂預計 2025 年可比每股收益增長 2%至 3%。
煉油利潤率拖累,英國石油 Q4 利潤暴跌,年度利潤跌破 90 億美元。BP 第四季度利潤同比大跌 61%,創下 2020 年第四季度來最低,全年利潤跌破 90 億美元,低於分析師的普遍預期,主要受到煉油利潤率下降的拖累,該公司預計 2025 年第一季度煉油利潤率將繼續維持在低位。
中芯國際 Q4 營收增長 31%,擴產致產能利用率下降至 85.5%;四季度淨利潤同比下降 13.5%,主要是由於資金收益下降所致。由於新增產能並且相應產能驗證需要時間,公司當季產能利用率以及出貨量均受到影響。
今年以來,比亞迪股價已累計上漲超過 20%,市值達到 1320 億美元,超過福特、通用和 Stellantis 三家汽車巨頭的總和。相比之下,特斯拉同期股價下跌 13%,此外,比亞迪估值也仍遠低於特斯拉。
週一,通過港股通的成交額佔港股總成交額的近一半,淨買入量達到 165 億港元,創自 12 月初以來的最高水平。僅今年前幾周,南向資金淨流入就接近 1500 億港元(約 193 億美元),是 2024 年同期的 7 倍多。
明晟公司(MSCI):在 MSCI 中國指數新納入恆玄科技、供銷大集、阿特斯和極兔速遞等 8 只股票。剔除安井食品、安圖生物、華熙生物、凱萊英和華陽股份等 20 只股票。
Gucci 去年第四季度可比銷售額同比下滑 24%,超過分析師預期的 22% 降幅。這一結果導致開雲集團 2024 年經常性營業利潤大幅下降 46% 至 25.5 億歐元,創 2016 年以來新低。
前美國財長薩默斯警告,美國的價格壓力有再次爆發的危險。美聯儲的下一步舉措可能是加息而非降息,目前存在這種非常現實的可能性。對於任何形式的成本衝擊、任何破壞通脹信心的言辭,以及任何財政上不負責任的措施來說,現在都是一個尤其危險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