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消息在社交媒體刷屏。小米眼鏡官微已經正式上線,認證主體為小米通訊技術有限公司。這意味著「雷佈斯」親自下場,小米即將推出AI眼鏡。小米素以「性價比」著稱,此舉引發了很多消費者的期待,相關消息迅速發酵。
有數碼博主爆料稱,小米AI眼鏡已獲得入網許可。消息稱,小米AI眼鏡原定於2025年3月至4月發佈,現計劃提前至2月,與小米15 Ultra同台亮相。
對此,小米集團(06682.HK)公關部總經理王化回應稱:「大家如此關注小米眼鏡十分欣慰,在此感謝大家,不過非常抱歉要掃大家的興了,該帳號為多年前申請,並非新上線,特此說明!」
截至發稿,小米眼鏡官微賬號未發佈内容,粉絲數突破6200。
此消息也吸引了資本市場的關注,目前市場上已有Meta、谷歌、XREAL等公司推出的AI眼鏡產品,其中,Meta旗下的Ray-Ban Meta智能眼鏡去年出貨量已突破百萬,大超市場預期。
不少投資界人士預計,今年國内將出現很多相關智能眼鏡的競品,此前有大佬曾放言,2025年有望成為AI眼鏡的元年,國内將上演「百鏡大戰」。
在今年1月份,百度智能雲與大朋VR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就AI眼鏡產品的展開合作。同月,雷鳥創新與博士眼鏡合作的首款拍照AI眼鏡則在CES展上發佈。目前雷鳥產品已在部分博士眼鏡的門店啓動銷售。
有觀點認為,本次「卷王」小米的入局,只會讓百鏡大戰的場面更為熱烈,也更可能為消費者帶來超預期的產品和服務,AI眼鏡的滲透率或將快速提升。
有媒體報道,小米AI眼鏡於去年已與歌爾股份(002241.SZ)合作。對於這款產品的出貨量,雷軍的預期「在三十萬台往上」。從配置來看,小米AI眼鏡將「全面對標Meta Ray-ban」,搭載AI功能、音頻耳機模塊、攝像頭模塊等。
三十萬台銷量固然與Meta的產品有一定距離,但作為後起之秀,還是值得期待。小米有多年消費電子產品設計經驗,有強大的供應鏈營運能力,以及強大的銷售網絡,後續或能在AI眼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Deepseek爆火出圈,其訓練成本的大幅降低,對AI眼鏡行業亦是十足的利好。
AI眼鏡之所以備受業界關注,被認為是下一代「計算平台」,是因為其得天獨厚的優勢。首先,眼鏡是最便攜的可穿戴設備,與用戶的面部更為接近,相較於其他智能終端,能夠實現「看人所看」、「聽人所聽」的功能,在信息輸入輸出的即時性方面具有天然優勢。如果再結合時下最熱門的AI大模型,其交互性直接「秒殺」其他智能終端。
比如Meta Ray-ban就與Meta旗下的Llama3大模型完美融合,促使其成為AI智能眼鏡標桿產品。近期國内的Deepseek爆火出圈,疊加此前豆包大模型的崛起,這些都為AI眼鏡行業的加速爆發鋪平了道路。不少機構認為AI眼鏡會成為2025年科技風口之一。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今年的 「百鏡大戰」有望為消費電子產業鏈提供新的增長機遇,也為Deepseek等國内大模型的落地,提供理想的硬件載體和應用場景。國泰君安亦認為,DeepSeek-R1高性能推理小模型將加速端側AI落地,驅動AI手機、AI PC、AI眼鏡等硬件出貨量上行。
信達證券指出,DeepSeek大幅提升模型質量的同時降低單位成本,算力環節有望得到緩解,參與玩家可採用相對少硬件和相對低成本,國内智能眼鏡玩家或加速入局。伴隨AI效率和可訪問性提升,終端應用功能有望趨於豐富,AI眼鏡交互體驗有望提升,同時重量/體積/續航等有望進一步優化,滲透率有望加速迎來拐點。
據IDC數據,預計2025年全球AI眼鏡市場出貨量為1280萬副,同比增長26%,中國AI眼鏡市場出貨量為280萬副,同比增長107%。洛圖科技預計,2025年,AI功能在智能眼鏡市場的銷量滲透率將突破60%。
長期來看,業内人士預計,隨著AI模型加快叠代,實時翻譯、教育互動、緊急場景應用等均有望取得更大突破,都將極大推動智能眼鏡加快發展。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AI眼鏡產業鏈已經初步形成,產業鏈涵蓋了上遊的AI芯片、智能傳感器、存儲芯片等供應商,中遊的整機制造商和下遊的應用場景開發商。伴隨著AI眼鏡行業的發展,相關細分領域的投資機遇有望不斷湧現,均值得長期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