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行業的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比亞迪和上汽大通等汽車製造商已經開始要求其供應商降低成本,目標是降低 10% 的採購成本。這一舉措預示着 2025 年汽車行業可能會迎來一場激烈的價格戰,而且這場戰爭可能會比往年來得更早。
據瑞銀中國汽車行業研究主管鞏旻分析,2025 年第一季度汽車行業可能會再次出現價格戰,而且競爭可能會更加激烈。在這種背景下,整車廠通過多種方式將降價壓力轉嫁給上游供應鏈。然而,這種做法可能會導致一些零部件企業採取不正當手段,如偷工減料、以次充好、摻雜回料等,這些行爲最終會影響汽車的質量和安全,損害消費者利益。
行業專家指出,面對整車廠不斷縮短的比價週期和延長的應收賬款週期,供應商不得不採取措施降低成本,否則可能會被排除在供應鏈之外。爲了節約成本,一些供應商甚至採取了削減人力成本、降低材料標準等措施。例如,爲了節省電力成本,一些供應商選擇在夜間工作,白天停工。此外,供應商還面臨着比價週期的縮短,以比亞迪爲例,長三角地區的一名供應商表示,比亞迪同一零配件的生產任務往往交給多個供應商,原本的比價週期爲一年或半年,現在縮短到了三個月一次,價格較高的供應商將直接被淘汰。
在這場價格戰中,整車廠和供應商都需要在保持競爭力的同時,確保產品質 量和安全不受影響。專家呼籲,降價不應以犧牲產品質量和安全爲代價,因爲這最終會損害消費者的利益,並可能對整個汽車行業的聲譽造成長遠的負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