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益於智能駕駛解決方案需求的增長,國内自動駕駛市場孕育出眾多傑出企業。
去年以來,一些頭部智駕企業紛紛衝刺資本市場「補血」,其中地平線(09660.HK)、文遠知行(WRD.US)、如祺出行(09680.HK)等企業已成功登陸資本市場。
近日,又有一家智駕企業將目光瞄向了港交所。11月22日,福瑞泰克(浙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福瑞泰克」)首次向港交所遞交了招股書,中信證券、中金公司、華泰國際、匯豐為聯席保薦人。
這家頭戴光環的企業站上了時代風口之上,近兩年來風頭正勁,但面臨巨額虧損以及手頭現金不足的困境。上市融資,成為了福瑞泰克融資「解渴」的重要途徑。
智駕獨角獸成資金寵兒
福瑞泰克創立於2016年,是一家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覆蓋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及自動駕駛系統(ADS)技術。
資料顯示,福瑞泰克擁有全棧自研的ODIN平台,其無縫整合了先進的控制器、精密的傳感器、強大的軟件和算法,及堅實的數據閉環平台,使公司能夠整合最前沿的智能駕駛技術。公司的解決方案主要應用於智能汽車,並提供覆蓋高速公路及城市駕駛、泊車等各種場景的L0級至L3級智能駕駛能力。
福瑞泰克獲得多家車企的訂單。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已與46家OEM建立業務合作夥伴關系,涵蓋了按2023年汽車銷量計的全部國内十大OEM,並擁有累計超過280個定點項目及累計超過200個量產項目。
此外,福瑞泰克在國内智駕領域佔據了一席之地。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以中國2023年L2級及L2+╱L2++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裝車量計,福瑞泰克在自主供應商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為14.6%。
成立以來,福瑞泰克成為了資本的「寵兒」,獲得過多輪融資。根據招股書數據,福瑞泰克今年5月底的投後估值為人民幣60.6億元(單位人民幣,下同)。公司投資者陣營相當豪華,股東包括政府產業基金、知名專業投資機構以及吉利(00175.HK)、上汽(600104.SH)、北汽(01958.HK)、東風(00489.HK)及陝汽等多家行業戰略合作夥伴。
估值快速提升,也使福瑞泰克躋身國内獨角獸榜單。長城戰略咨詢發佈的《中國獨角獸企業研究報告2023》顯示,福瑞泰克以14.5億美元的估值排名第212名。
值得一提的是,福瑞泰克與吉利的關系緊密。吉利不但是福瑞泰克的大股東,亦是福瑞泰克的大客戶,同時福瑞泰克的現任管理層很多是從吉利「空降」而來。
IPO前,吉利集團(寧波)有限公司持有福瑞泰克12.31%股權,為單一最大股東集團的成員公司。
管理層方面,福瑞泰克的創始人兼董事長張林此前在吉利汽車擔任副總裁,其曾獲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評為2022金球獎年度智能汽車產業鏈領軍人物;公司非執行董事楊健曾擔任吉利控股公司副董事長;公司聯席秘書郭瓅也曾擔任過吉利控股公司投資總監;人力資源部副總裁彭文帥則曾在吉利任職。
收入狂奔,虧損不止
眾所周知,自動駕駛是我國政府大力扶持的行業,市場需求呈蓬勃發展態勢,未來增長有望保持強勁勢頭。
根據灼識咨詢的資料,於2023年,中國搭載L2+╱L2++級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汽車滲透率僅為3.6%,但預計將於2028年增長至22.1%;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人民幣186億元擴大至2028年的人民幣1,200億元。
近年來,福瑞泰克充分享受了智能駕駛市場的增長紅利,其定點項目和覆蓋車型的持續增加,推動了公司收入的快速增長。
招股書顯示,於2023年,福瑞泰克收入為9.08億元,同比激增約177%。在2024年上半年,儘管上年同期基數較高,但收入仍同比增長33.7%至3.12億元。然而,由於處於營運擴張和規模擴大的早期階段,研發投入較高,以及持續投資吸引和保留人才,福瑞泰克深陷虧損旋渦。
2021年、2022年及2023年,公司擁有人應佔年内虧損分别為2.96億元、8.55億元及7.38億元,2024年上半年則虧損2.78億元。三年半時間,公司累計虧損約21.67億元。
福瑞泰克在招股書中表示,「我們的收入增長尚未能全額支付於往績記錄期產生的各項成本和開支」「隨著我們業務的擴張,成本和開支持續增加,加上在研發方面的持續投入,可能導致持續虧損。」
為在市場上取得技術優勢,福瑞泰克不惜重金投入研發。2024年上半年,其研發開支為1.87億元,佔總收入比重達60%。公司研發團隊可謂人才濟濟,研發人員佔員工總數的超過70%,截至2024年6月30日其中約50%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
過於依賴大客戶,是智駕行業普遍存在的通病,福瑞泰克也不例外。2021年、2022年和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公司於各期間内來自五大客戶的收入佔各相應期間内總收入的84.0%、73.6%、76.4%及85.9%。
小結:
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需求的持續擴大,福瑞泰克的未來充滿挑戰與機遇。
儘管目前面臨虧損,但公司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擴張策略顯示出其在行業中的競爭力。福瑞泰克的IPO之旅,不僅是對公司自身實力的一次檢驗,也是對智能駕駛行業未來發展的一次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