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自稱的"解放日"終於來到了。在特朗普總統72天前就職時,原定於"第一天"實施的關稅連續四次失敗後,特朗普的團隊預計將最終公布一項全面且不對稱的"對等"關稅方案。額外的關稅可能會被包括在內,也可能不會,但具體情況取決於特朗普當天的心情。
市場普遍押注特朗普政府將在週三對所有商品徵收5-10%的統一關稅。自就職以來,特朗普團隊一直在努力削減所有政府部門的聯邦職位,而負責實施複雜關稅結構的組織人手嚴重不足,幾乎無法運作,這限制了特朗普執行他自己威脅的關稅提升的能力,這些威脅的數字已經達到了不可思議的程度。
週三可能出台的關稅包括"對等"關稅,美國將對任何被白宮認為"不公平"的對美國商品進口設有障礙的國家徵收報復性關稅。還可能徵收統一的25%銅進口稅,以使該金屬與幾週前開始實施的鋼鐵和鋁關稅持平。今天還可能對所有未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徵收25%的統一關稅,特朗普總統公開建議美國消費者"不要買車"。根據最新統計,實際上在美國銷售的所有車輛至少部分是在外國製造和加工的。
特朗普總統還威脅對製藥行業和微芯片進口徵收額外的統一關稅。美國消費者已經為他們的藥物支付全球最高的價格,而在美國銷售的大多數消費級電子產品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來自台灣、韓國和日本的折扣微處理器。
雖然關稅和稅收都能產生政府收入以資助公共商品和服務,但它們之間有幾個區別。關稅是在進口港口預付的,而稅收是在購買時支付的。稅收是對個別納稅人和企業徵收的,而關稅則由進口商支付。
在經濟學家中,對於關稅的使用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一些人認為關稅是保護國內產業和解決貿易不平衡所必需的,而另一些人則將其視為一種有害的工具,可能會在長期內推高價格,並通過促使報復性關稅而導致有害的貿易戰。
在2024年11月的總統選舉前夕,唐納德·特朗普明確表示他打算利用關稅來支持美國經濟和美國生產者。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2024年,墨西哥、中國和加拿大佔美國總進口的42%。在此期間,墨西哥以4666億美元的出口額脫穎而出,成為最大的出口國。因此,特朗普希望在徵收關稅時專注於這三個國家。他還計劃利用關稅產生的收入來降低個人所得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