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X168財經報社(亞太)訊 全球最大美元穩定幣USDT發行商Tether首席執行官Paolo Ardoino表示,儘管距離量子電腦破解比特幣加密還很遙遠,但隨着量子運算技術的發展,「比特幣之父」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100萬枚比特幣錢包最終將被破解,並使其重新進入市場流通,風投家呼籲提早防範。
Paolo週日(2月9日)在推特上分享看法,他寫道:「這是我的預測,量子運算距離能對比特幣加密構成實質性風險仍非常遙遠。在量子運算構成嚴重威脅之前,比特幣將會引入抗量子攻擊的地址。」
(來源:Twitter)
他續稱:「所有仍然在世且能存取其錢包的人,都會將比特幣轉移到新的抗量子攻擊地址但任何存放在丟失錢包中的比特幣(包括中本聰的比特幣,如果他已不在人世),都將被破解並重新流通。」
此前,知名風險投資家Chamath Palihapitiya曾推文警告,量子運算將對第一代加密技術構成風險,具體時間仍不清楚,這並非短期內會發生的事情,但如果他是比特幣的大量持有者,會認爲這種情況可能發生,並提前做好準備。
谷歌在2024年12月宣佈,該公司研發的新一代芯片Willow成功突破量子運算的關鍵挑戰,該芯片能以105個量子位元(qubits)進行運算,原本傳統電腦需耗時10億年運算才能解決的問題,新芯片僅需5分鐘就能解決。
這一成果登上科學期刊《自然》(Nature),被視爲量子運算領域的重大里程碑,不過量子運算出現進展,也引發對比特幣安全性的關注,因爲量子電腦在理論上有可能破解加密演算法,特別是早期使用Pay-to-Public-Key(P2PK)格式的比特幣地址。
值得關注的是,中本聰100萬枚比特幣正是以此格式存放,因此可能成爲潛在的攻擊目標。
據悉,P2PK是比特幣早期的一種支付格式,其特點是直接暴露公鑰,在傳統運算中,根據公鑰推導私鑰幾乎是不可能的,但量子電腦的發展可能改變這一點,量子運算能夠利用Shor演算法從公鑰中推導出私鑰,從而取得相關地址內的比特幣。
Ava Labs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Emin Gün Sirer分析提及,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因使用早期的P2PK格式,攻擊者未來可能有充足時間進行破解,爲避免陷入風險,他建議比特幣社羣可考慮凍結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
(來源:Twitter)
隨着區塊鏈技術發展演變,現代比特幣地址最常見的是使用Pay-to-Public-Key-Hash(P2PKH)格式,僅暴露經過哈希處理的公鑰,能相對較有效抵禦量子攻擊,因此早期的P2PK地址被視爲比特幣生態中最脆弱的一環。
原文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