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有消息稱,中國政府計劃向其主要國有銀行注入新資本。四大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和中國建設銀行)將從財政部獲得總計5000億元人民幣的資本注入。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沃爾克馬爾·鮑爾(Volkmar Baur)指出,這並不是全新的消息:5000億元人民幣的新政府債券已經在政府預算中為此目的預留。
"資本注入應該使銀行能夠增加貸款,這可能會繼續為經濟提供一些周期性的順風。自去年九月宣布一些支持措施以來,中國經濟的情緒有所好轉,今早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顯示了這一點。整體改善的速度持續。週五下午發布的國際收支數據也令人鼓舞。"
"政府花費5000億元人民幣增加對國有銀行的持股,根據彭博社的報導,願意以週五股價的8.8%至21.5%的溢價購買這些股份。這實際上是對銀行業的補貼,特別是向工業部門放貸。它進一步加強了中國的供給側,而私人需求仍然受到支持不足(尤其是結構性支持不足)。"
"人民幣可能繼續承壓,因為疲弱的結構性發展表明,利率環境將持續低迷,因此與美國的利率差異,以及與歐洲的利率差異,可能仍將保持負值。在短期內,人民幣應受到經濟數據改善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