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週二的北美交易時段,美元/日元升至 155.00 以上。由於日元 (JPY) 的避險需求減弱超過美元 (USD),該資產走強。由於美國 (US) 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將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徵收 25% 關稅的命令推遲了 30 天,投資者拋售日元。
在北美同行同意合作限制毒品和無證移民流入其經濟後,特朗普總統宣布立即暫停其關稅命令。
這一情景導致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急劇下降。投資者預計特朗普總統的關稅更多是為了與美國貿易夥伴達成更好的交易,而不是為減稅提供資金來源。
展望未來,日元將受到本週晚些時候首相石破茂與特朗普會晤結果的影響。鑑於日本對美國的鉅額貿易順差,投資者將尋找該國如何應對關稅風險的線索。
與此同時,隨著風險感知資產的吸引力提高,美元 (USD) 放棄了盤中跌幅並轉為略微負值。追蹤美元兌六種主要貨幣價值的美元指數 (DXY) 下跌至接近週一的低點 108.40。
在國內方面,投資者等待將於GMT時間15:00公佈的美國12月JOLTS職位空缺數據。職位空缺數量預計為800萬,略低於11月的810萬。
在金融行話的世界裏,兩個被廣泛使用的術語「風險偏好」和「風險規避」指的是投資者在相關時期願意承受的風險水平。在「冒險型」市場中,投資者對未來持樂觀態度,更願意購買風險資產。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投資者開始「謹慎行事」,因為他們擔心未來,因此購買風險較低的資產,這些資產更確定會帶來回報,即使回報相對較小。
通常,在「風險偏好」時期,股市會上漲,大多數大宗商品(黃金除外)也會升值,因為它們受益於積極的增長前景。大宗商品出口大國的貨幣因需求增加而走強,加密貨幣上漲。在「規避風險」的市場中,債券——尤其是主要的政府債券——上漲,黃金表現搶眼,日元、瑞士法郎和美元等避險貨幣都受益。
澳元(AUD)、加元(CAD)、新西蘭元(NZD)以及盧布(RUB)和南非蘭特(ZAR)等次要外匯,都傾向於在「風險偏好」的市場中上漲。這是因為這些貨幣的經濟增長嚴重依賴大宗商品出口,而大宗商品在風險偏好時期往往會上漲。這是因為投資者預計,由於經濟活動的增加,未來對原材料的需求將會增加。
在「避險」期間傾向於升值的主要貨幣是美元(USD)、日元(JPY)和瑞士法郎(CHF)。美元,因為它是世界儲備貨幣,因為在危機時期投資者購買美國政府債券,這被視為安全的,因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不太可能違約。日元受到對日本政府債券需求增加的影響,因為日本國內投資者持有的國債比例很高,即使在危機時期,他們也不太可能拋售這些國債。瑞士法郎,因為嚴格的瑞士銀行法為投資者提供了加強的資本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