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俗話--"國進民退",大致意思是 "國家前進,私營部門後退"。德國商業銀行(Commerzbank)外匯分析師鮑爾(Volkmar Baur)指出,這描述了中國商界人士的一種感覺,即私營部門在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作用的經濟改革開放年代已經過去。
"而如果你仔細看看昨天的信貸增長數據,或許也會得出同樣的結論。自 2017 年以來,中國央行(PBoC)不僅公佈了自己的信貸指標(融資總量),還公佈了新發政府債券的詳細情況。從那時起,國債一直佔新增貸款總額的 20% 左右。但自2023年以來,這一比重急劇上升,最近已超過50%。"
"而上週末發布的外國直接投資數據也講述了類似的故事。根據這些數據,第三季度外國公司從中國撤出的資金超過了投資。這是連續第二個季度出現負增長,也是過去五個季度中的第三個季度,而在 2010 年至 2023 年中期,沒有一個季度出現負增長。因此,不僅是中國的私營部門不願借貸,外國公司對在中國投資的興趣也在降低。"
"私人信貸和外國投資的缺乏並不表明中國經濟會很快恢復昔日的動能。我們將不得不習慣來自中原的增長放緩。這只是未來幾個月人民幣兌歐元區和美元掙扎的原因之一。即使沒有特朗普的新關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