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聯準會的隔夜逆回購協議(RRP)在3月即將耗盡,以及臨時救助工具銀行定期融資計畫(BTFP)到期不再延續,美國金融市場正面臨潛在的流動性挑戰。在這樣的背景下,聯準會理事克里斯多福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在上週五於紐約舉行的2024年美國貨幣政策論壇上提出,應該將聯準會資產負債表正常化,不僅是總量上的縮減,更要調整資產結構,包括提高短期美債在聯準會資產負債表中的比例,並將所持機構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佔比從31.5%降至0%。
市場分析普遍認為,沃勒的這項建議不僅能夠緩解美國金融市場潛在的流動性問題,還能使聯準會在調整資產負債表時更加靈活。同時,這項策略也有助於解決因長短期美債殖利率曲線持續倒掛而引發的美債發行募資困境。
具體來看,沃勒建議買進更多的短期國債,透過「買短賣長」的策略調整聯準會的資產負債表。這樣做的好處在於,當短期國債到期不再續購時,聯準會能夠避免在提供市場流動性支持時過度購買或持有過多的長期資產,從而有效控制其資產負債表總規模的成長。
此外,增加短期美債的持有量也有助於收窄長短期美債殖利率曲線的倒掛幅度,吸引更多市場資金回流到長期美債認購市場。這將為聯準會順利實施資產負債表規模縮減計畫提供強力支持。
數據顯示,短期國債佔總資產的比重已從2009年啟動量化寬鬆前的30%降至目前的3%,沃勒認為,這一比例應當向啟動量化寬鬆前的水平回歸。
而之所以建議將MBS持有量降至零,沃勒認為表示,是因為這些資產的流動性較低,且減少速度較慢。況且聯準會在啟動量化寬鬆前並不持有這種資產。
未來聯準會降息和縮表或將同時進行
關於長短期美債殖利率曲線倒掛的現象,它指的是美國公債的長期殖利率低於短期殖利率的異常情況。在正常情況下,長期國債的風險和持有成本都較高,因此其收益率理應高於短期國債。然而,在某些情況下,市場可能會因對長期經濟成長和通膨的擔憂而減少對長期國債的需求,導致長期殖利率下降,從而形成殖利率曲線倒掛的現象。這通常被視為經濟衰退的預警信號,因為它可能表明市場對未來經濟成長的預期正在下降,投資者對長期投資的信心正在減弱。
由於目前短期美債殖利率高於長期美債殖利率,部分長期美債的發行遭遇了困境。例如,近期發行的規模達到1,270億美元的2年期和5年期美債在市場上的認購情況並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大量資本更傾向於在二級市場上購買收益率較高的1年期或更短期的美債。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聯準會不得不加大短期美債的購買力道。
通常,當長短期美債殖利率曲線出現倒掛時,政府可能會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經濟衰退的壓力。例如,透過降低利率來刺激投資和消費,從而增加總需求和促進經濟成長。此外,購買國債還可以向市場釋放資金,降低市場利率和銀行利率,進一步刺激經濟活動。
招商銀行研究院認為,沃勒的演講意味著,聯準會降息和縮表或將同時進行。沃勒認為,資產負債表操作和利率操作的目標相對獨立,前者致力於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後者致力於經濟穩定與雙重目標。考慮到聯準會資產負債表總量縮減與結構調整的巨大數量級,沃勒的縮表設想將對全球金融市場造成深遠影響。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