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關稅大炮延期,美元多頭撤退,日元匯率大反彈!

TradingKey
更新於
Mitrade
coverImg
來源: DepositPhotos

TradingKey - 鑒於川普關稅不確定性以及加墨關稅的延期,資金湧向避險資產日圓。再加上日本央行釋放進一步升息的利好信號,日幣匯率強勁反彈至8週以來最高水平。

截至撰稿(2月6日),美元兌日幣匯率(USD/JPY)報152.45,本週已連續四日下跌,日幣匯率升值1.73%。同期美元指數(DXY)從109.7左右回落至107.5附近。


altText

【美元兌日幣匯率走勢圖,來源:Investing.com】


分析認為,川普新關稅的左右搖擺驅動資金流入避險資產日圓,這也是黃金價格接連多日創下曆史新高的底層邏輯。


另外,越來越多經濟學家重新評估川普關稅對美國通膨的影響,有的認為這種影響可能是一次性的,有的表示高額關稅實際上只是與貿易國談判的工具,也有的指出第一輪關稅的力度並沒有預期中那麼大。


川普政府日前宣佈,已於2月4日起對來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關稅,而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的關稅措施推遲30天。


野村交易員表示,本週以來,該行一直建議中期美元兌日圓下行的交易,目標是147至150區域,並且該行的全球特許經營商對這種想法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日美央行方面,日本央行1月升息,7月進一步升息的可能性超7成;美國上月按兵不動。有交易員表示,儘管聯準會不像幾個月前預期那樣大幅降息,但日本方面的任何積極進展都可能有助於縮小殖利率差距,並提振日圓。


6日,日本央行「鷹派」委員田村直樹表示,到2025財年下半年,短期利率應該達到1%的水平,強調日銀應及時、漸進地提高利率。此番言論提振日幣一度升破152關口,最高報151.82。


野村表示,美元多頭確實在大幅減少,這與1月20日的情況相似。人們在川普就職典禮後重新建立美元多頭頭寸,但延期的關稅使得美元多頭流失。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


goTop
quote
這篇文章有幫到您嗎?
相關文章
placeholder
美元上漲,貿易傳聞推動市場投機週五,美元(USD)小幅走強,投資者正在消化來自美國和中國關於潛在關稅談判的矛盾信息。儘管特朗普總統暗示對話仍在進行,但北京明確否認目前有任何談判
作者  FXStreet
3 小時前
週五,美元(USD)小幅走強,投資者正在消化來自美國和中國關於潛在關稅談判的矛盾信息。儘管特朗普總統暗示對話仍在進行,但北京明確否認目前有任何談判
placeholder
美元/加元位於週高點附近,略低於1.3900,等待加拿大零售銷售數據美元/加元在週五歐洲時段的前半段保持其看漲偏向,目前交投於本週區間的上端附近
作者  FXStreet
4 月 25 日 週五
美元/加元在週五歐洲時段的前半段保持其看漲偏向,目前交投於本週區間的上端附近
placeholder
美元下行格局難改,德銀稱美元已步入長期熊市!德銀Tim Baker團隊發佈研報指出,自年初以來,全球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包括美國貿易政策的轉變、德國財政政策的調整以及對美國地緣政治領導地位的重新評估。這些事件,正在挑戰自二戰以來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共同促成了美元進入下行週期的前提條件。
作者  Insights
4 月 25 日 週五
德銀Tim Baker團隊發佈研報指出,自年初以來,全球出現了一系列重大變化,包括美國貿易政策的轉變、德國財政政策的調整以及對美國地緣政治領導地位的重新評估。這些事件,正在挑戰自二戰以來全球金融體系的基礎,共同促成了美元進入下行週期的前提條件。
placeholder
美元/加元在對美國潛在貿易協議的樂觀情緒中維持在1.3850以上的漲幅週五亞市,美元/加元收復了前一交易日的近期跌幅,交投於1.3870附近。由於美元(USD)走強,受對潛在美國貿易協議的樂觀情緒支持,該貨幣對上漲
作者  FXStreet
4 月 25 日 週五
週五亞市,美元/加元收復了前一交易日的近期跌幅,交投於1.3870附近。由於美元(USD)走強,受對潛在美國貿易協議的樂觀情緒支持,該貨幣對上漲
placeholder
英鎊/美元在英國零售銷售數據發布前走弱至接近1.3300週五亞市早盤,英鎊/美元貨幣對吸引了一些賣盤,交投於1.3310附近,受到美元(USD)需求回升的壓力。週五晚些時候,英國3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將成為焦點
作者  FXStreet
4 月 25 日 週五
週五亞市早盤,英鎊/美元貨幣對吸引了一些賣盤,交投於1.3310附近,受到美元(USD)需求回升的壓力。週五晚些時候,英國3月份零售銷售數據將成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