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CPI來襲,美元跌勢或再度開啟?

投資慧眼Insights -
美國政府暫緩關稅,市場流動性風險下降
週四(4月10日)淩晨美國總統川普宣佈,對部分國家暫停實施新關稅,為期90天,並維持對個別行業包括鋼鋁及汽車的關稅。但宣佈立即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提高至125%。
世界貿易組織(WTO)發出警告,若兩大經濟體長期分割,全球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可能減少7%。需注意的是,美國政府暫緩關稅是多方合力所致,這或意味川普後續在關稅政策可能還有反復的可能。中國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歐盟隔夜批准首批對美進口產品徵收報復性關稅、美債拋售加劇、聯准會堅定控制通脹決心等。
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隨著美國政府暫緩關稅,市場流動性危機暫時解除。
美債劇烈波動的原因及影響
長期美債被拋售、利率大幅快速攀升反映的是流動性急劇收緊和/或持有美債的風險溢價上升,而非經濟基本面走勢。聯准會或基於這點不願放棄對潛在高通脹控制而降息挽救全面下行的股市。
基差交易(basis trades)的緊急平倉被認為是導致美債劇烈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金公司研報表示,基差交易本質上是做空波動率,因此波動率一旦大幅上升,易引發平倉風險進而資產拋售。對沖基金持續大規模購買美債並非出於看多美債,而是在做美債基差套利交易:當市場波動不大時,期貨持有到期可以較低風險地賺取期限價差。
這些對沖基金往往在回購市場上加杠杆買入美債現券,以此來增厚收益。該交易規模可能已達到2019年下半年歷史高點的近兩倍,而2020年3月全球金融市場震盪(拋售一切資產換取現金)的導火索便是當時歷史高規模的基差套利交易的意外平倉。
另外,當前美國的聯邦赤字占到GDP的7%,這是美國經濟史上出現嚴重經濟衰退時期才會達到的水準,按國會預算辦公室的估計,這一數字在5年後將升至13%,而這將迫使美國國債價值重置。
美國重磅CPI即將來襲,美元或因此承壓
週四(4月10日)市場將迎來美國 3 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高盛和德銀均預計,服裝、傢俱和電子產品價格將在3月CPI報告中加速上漲。
彭博經濟學家Anna Wong和Chris G. Collins表示,一方面,服務業通脹可能持續甚至加速放緩,另一方面,對等關稅開始推高商品價格,5月13日公佈的4月CPI數據將提供更多證據。
高盛還預測,3月核心CPI環比上漲0.27%(低於市場預期),同比增長3.03%(略高於市場預期)。整體CPI方面,高盛預期環比上漲0.08%(略低於市場預期),這反映了食品價格上漲0.2%,但能源價格大幅下降2.5%。
總結而言,此次 CPI 數據也可能初步反映部分已實施關稅的價格效應。富國銀行的研究指出,儘管目前關稅的持續時間、傳導路徑以及可能出現的二次效應仍存在不確定性,但其方向性影響非常明確,通膨上行已成為主流預期。
鑒於掉期市場目前定價顯示,聯準會年內將至少降息四次,但若CPI數據反映出通脹上行,預計將加劇市場對美國經濟陷入滯漲擔憂。考慮到有關美國貿易政策的不確定性已經下降,10年期美債殖利率或重新回落,並進一步帶動美元走軟。
美元周線圖:
圖片來源於:tradingview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