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九世紀50年代,西部淘金熱席捲美洲,有人藉助熱潮,創造財富神話,也有人一腔熱血,最後只淘到了漫天黃沙。黃金屬於勇敢的拓荒者,而比特幣財富,也屬於這些敢於嘗試的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稱呼──比特幣礦工。
從2009年,中本聰挖出比特幣創世區塊開始,比特幣挖礦已經走過了15年的時間,其間比特幣挖礦方式經歷了從CPU到GPU,從FPGA到ASIC礦機的發展。今年四月,比特幣馬上要面臨第四次減半,今天我來簡單梳理一下比特幣挖礦歷史,分析此次減半對於礦工的影響,我們能否參與比特幣挖礦,散戶如何打折買比特幣。
比特幣挖礦史
比特幣挖礦的歷史就是不同硬體的迭代史。在比特幣誕生之初,我們只要用普通的家用電腦就可以參與挖礦,這也是中本聰構想的全民參與的黃金時代。隨著比特幣價格的上漲,挖礦的人數開始倍增。
2010年7月,有位礦工率先成功實現了以個人GPU 挖礦,開啟了挖礦的新紀元。因此,這一年也被稱為GPU元年。
2011年2月,比特幣的價格首次超過了1美元,到了6月一度攀升至30元。 GPU的挑戰者FPGA出現了,透過將多台FPGA疊加組合,可提供倍增的挖礦算力支援。
但FPGA還沒站穩腳跟,一生愛卷的中國人就殺入戰場,2013年,嘉楠耘智推出第一代阿瓦隆礦機,直接把比特幣的算力格局提升到了一個新的維度。
而ASIC礦機的問世,也開啟了晶片開發者們百家爭鳴的時代。例如當時比較有名的有烤貓、TMR、ASICME、MQH、龍礦、神魚,42BTC等等。許多礦機廠商在競爭中被淘汰,沒有改變的就是ASIC的統治地位一直延續至今。
在目前的ASIC晶片市場玩家中,依舊是中國廠商在互相捲,現在全球90%的比特幣礦機都由比特大陸、比特微、嘉楠科技、億邦國際生產。 ASIC 礦機在低功耗、高效能的道路上不斷進化。
比特幣減半對礦工的影響
在比特幣迎來第四次減半後,每個區塊獎勵已經從最初的50個BTC,下降為3.125BTC,對於礦工來說,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蛋糕變小,收益縮水。那減半會導致大量礦工退出挖礦嗎?其實不會。原因如下:
1.減半加速了礦工之間的軍備競賽
即使沒有減半,礦工之間的軍備競賽也一直存在,減半的存在加速了這個進程。而且大礦工或是礦商為了維持競爭力,反而會在減半前增加投入,去大量購買低能耗、高效率的礦機。
所以會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趨勢,比特幣算力增長峰值往往會出現在減半前的幾個月,減半後由於淘汰了一些低效的老舊礦機,算力峰值略有下降,而下次減半週期來臨前再次上漲。所以對大礦工和礦商來說,減半週期的存在反而可以重新定義話語權。
2.幣價上漲會彌補挖礦收益
透過前三次減半的經驗來看,比特幣減半與牛市週期息息相關,而且,每次減半發生後,比特幣價格都會在6—18個月迅速上漲,達到歷史新高。前三次的漲幅分別是10250.00%、4158.00%、743.00%,那麼第四次減半,即使是200%的漲幅,比特幣價格也會達到14萬美金左右。
根據減半後的幣價表現推算,礦工的收益並沒有直接砍半,甚至回本週期跟減半前基本保持一致,這也是礦企在減半前批量購買高性能礦機的原因。而這一點,我在之前礦機投資策略裡面已經詳細計算過,有興趣可以回看那一期。
現在還適合參與比特幣挖礦嗎?
如果你是有紀律,有定力,有大量閒置資金的人,那麼你可以直接選擇去買現貨,守住,等到高位拋出,比如幣價達到我上面分析的14萬美金,甚至更高點。
但如果你是個小散,不敢追高,又怕踏空,那買礦機挖礦就是最適合你的定投方式,不僅能讓你守住幣,還能讓你低價囤幣。我不知道大家現在買了多少比特幣現貨,反正我從這輪牛市開始之後就沒買過現貨,因為我之前80台礦機,加上新買的20台S19,每天的產幣量有0.04左右,這就像一隻下金蛋的雞,即使挖提買,第二天還會產出。
現在有了礦機,我們再考慮能挖多久,低價囤幣的邏輯是什麼?其實礦機一般分為物理壽命和經濟壽命。物理壽命主要就是故障、老化、磨損,而現在的新機,一般3—5年是沒問題的。所以主要還是看經濟壽命,也就是說挖礦成本,如果收益無法覆蓋成本,那就只能被淘汰。本次減半淘汰的也是這些性能低、能耗高的機器。
那我們來算一下目前新機的挖礦成本,目前比特幣的挖礦成本就是電費,電費成本也是你定投比特幣的成本,簡單說就是打折買幣。
以我前段時間購買的s19來說,現在的挖幣成本只有2.59萬美元,也就是說,礦機的每一天產幣,都相當於我以3.6折購買比特幣。四月減半後,挖幣成本會在5.18萬美元左右。那就只要幣價不跌到5.18萬美元以下,我的囤幣成本就遠低於市價。大家覺得根據目前行情或以後幣價走勢,還有機率買到5.18萬美元的比特幣嗎?
如果機率極低或買不到,現在參與挖礦就是讓你守住幣,持續低價買幣的最佳方式。而我也是這樣實踐,穿越了兩輪牛熊。以上就是我對比特幣減半以及挖礦的相關分析,今天距離第四次減半已經不到10天,我們很快就會見證歷史。你手上有多少籌碼,準備迎接屬於比特幣的狂暴大牛市了嗎?
* 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讀者不應以本文作為任何投資依據。在做出任何投資決定之前,您應該尋求獨立財務顧問的建議,以確保您了解風險。差價合約(CFD)是槓桿性產品,有可能導致您損失全部資金。這些產品並不適合所有人,請謹慎投資。查閱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