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boTaxi淘汰赛:跑赢or出局?

财华社
更新于
Esteban Ma
coverImg
来源: Shutterstock

12月10日,通用汽车(GM.US)宣布,由于扩大业务规模所需的时间和成本过于高昂,且竞争日益激烈,在经过近十年、投入100多亿美元研发后,将停止对Cruise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的资金支持,并将研发重点转向个人汽车的自动驾驶技术。

此消息一出,市场瞬间沸腾!不少投资者对于通用汽车放弃自动驾驶出租车这一潜在的庞大市场,转而集中精力于个人汽车自动驾驶这一竞争更为激烈的领域表示不解。那么,通用汽车为何忍痛割爱呢?又如何看待当前RoboTaxi竞争格局呢?

Cruise背后股东关系错综复杂

自2016年以来,通用汽车已经为Cruise投入超过百亿美元,要作出这一决定可谓真正的“断舍离”。

科技巨头微软(MSFT.US)于2021年1月向Cruise进行了少数股权投资,在通用汽车宣布放弃Cruise后,微软预计会在截至2024年12月末止的2025财年第2财季产生大约8亿美元的减值开支,录入到其他收入和支出一项,而这并不包括在其10月30日提供的第2财季业绩指引中,因此微软预计这一会计操作将对其第2财季每股摊薄后盈利带来0.09美元的负面影响。

Cruise于2021年1月筹资20亿美元,通用汽车拉拢微软入局,除此以外,本田、软银、沃尔玛(WMT.US)等都是Cruise的少数投资者,只是通用汽车占主导,持股占到了90%以上。2021年1月的融资将Cruise估值推高到300亿美元。微软与通用达成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其中包括允许Cruise的自动叫车服务使用微软的云服务Azure和边缘计算平台。

随着通用汽车不再推进无人出租车业务,持有Cruise少数权益的本田也表示将不再为一家与通用汽车和Cruise合组的合营公司提供资金,这家合营公司本来要在日本推出无人出租车服务。

一个萝卜(Robo)一个坑?

通用汽车不是第一个退出无人驾驶赛道,这几年,许多公司都在这个细分领域进进出出,其中就包括另一家老牌美国汽车公司福特(F.US),福特也曾基于同一个无人驾驶梦想,与德国豪门大众汽车投资于2016年成立的Argo AI,但即使有谷歌和优步(UBER.US)团队进行实际操作,背后又有福特和大众的资金支持,Argo AI仍在2022年难逃倒闭的厄运。

2022年放弃Argo AI时,福特的CFO也提到,完全自动驾驶的投资至少还需要五年多的时间才能看到回报,这意味着至少还需要投入至少数十亿美元,在他们看来,投资周期长,投资回报可见性低,完全无人驾驶的成本效益似乎并非那么吸引,而且还有许多法律上、监管上的考虑顾及不到。

在放弃Argo AI后,福特和大众似乎都将有关的资源转移到高级驾驶辅助系统,也就不难理解通用汽车如今的举动了。

此外,今年2月有传苹果(AAPL.US)也终止了它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Titan,而将资源投入生成式AI。

Robotaxi竞争将加剧

上述公司退出了完全驾驶赛道后,RoboTaxi赛道依然拥挤,目前领先的是谷歌(GOOG.US)资助的Waymo。

今年10月,Waymo进行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筹资56亿美元,预期估值达到1,750亿美元。根据谷歌2024年第3季财报,Waymo每周的自动驾驶里程超过100万英里,付费订单或达到15万份,该公司目前在美国凤凰城和旧金山运营,刚刚将业务扩张至洛杉矶和迈阿密,并与优步在德州的奥斯丁和亚特兰大合作,并与现代达成了多年合作。

谷歌没有披露Waymo的独立财务数据,但透露包括Waymo在内的其他新投资业务第3季收入为3.88亿美元,按年增长30.64%,分部经营亏损为11.16亿美元,按年收缩了6.53%。

特朗普当选后风头强劲的特斯拉(TSLA.US),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特朗普的当选是否会放宽全自动驾驶汽车限制,而为特斯拉的FSD带来大利好,这是市场推高特斯拉股价的一个重要考虑。

特斯拉于10月中旬的“We, Rebot”发布会上发布了两座无方向盘、无踏板和没有传统控制装置的无人驾驶出租车Cybercab,成本或低至3万美元(约合21万元人民币),将成为Waymo的有力竞争对手,不过Cybercab可能要到2026年才能推出。

在富豪榜屈居于马斯克之下的贝佐斯,在无人驾驶出租车领域显露出野心,亚马逊(AMZN.US)投资的自动驾驶初创公司Zoox上个月开始在旧金山测试机器人出租车,大有赶超Cybercab的意思。

无人驾驶出租车正在蚕食传统叫车平台优步和Lyft(LYFT.US)的市场份额。

2020年放弃了其自动驾驶开发计划的优步,转而与竞争对手Waymo合作,将于2025年初在奥斯丁和亚特兰大与Waymo合作推出自动驾驶汽车。

2021年退出无人驾驶赛道的Lyft,也于今年11月初发布了三项RoboTaxi合作,包括:与英特尔(INTC.US)旗下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Mobileye合作,进行商业化的探索;与自动驾驶技术初创公司May Mobility,后者将从2025年起通过Lyft在亚特兰大的平台配置无人驾驶汽车,以及与AI行车记录应用公司Nexar达成数据共享协议,以优化自动驾驶技术。

两家叫车平台明白到开发无人驾驶技术的资源投入有多大,成本有多高,但如果不应对,迟早会被无人驾驶出租车挤占市场,有鉴于此,它们只能通过合作参与到竞争中。

此外,中国的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发展得如火如荼。百度集团-SW(09888.HK)旗下的自动驾驶服务萝卜快跑于2024年第3季度提供自动驾驶订单98.8万单,同比增长20%。2024年第2季,萝卜快跑已在几乎整个武汉提供100%的全无人驾驶轿车服务,到第3季,萝卜快跑的全无人驾驶单量占到了全国总单量的70%以上;到今年10月,全无人驾驶单量的比例进一步增加至80%。

李彦宏在百度(BIDU.US)第3季业绩发布会上提到,萝卜快跑于10月份在重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营运。而其造价不到3万美元的自动驾驶汽车RT6已在中国多个城市的公开道路上运营,明显已领先于特斯拉的Cybercab。

此外,广汽埃安于12月11日与小马智行(PONY.US)举行了Robotaxi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进一步合作打造具备商业运营竞争力的Robotaxi规模化量产车型,共同推动全无人Robotaxi量产商业化落地,计划推出至少千台量级规模的埃安Robotaxi车型,并实现Robotaxi单车运营毛利转正,首批将在2025年完成并率先在大湾区落地,未来将覆盖更多区域和国家。

总结

尽管无人驾驶赛道不断有玩家退出的消息,但依然是最拥挤、竞争最激烈的领域。这些玩家或基于资金及自身的发展退出,或是选择其他的参赛方式,例如优步和Lyft选择与其他强劲对手进行合作,其实是行业适者生存、优化选择的方式,能够留在赛道上并走得更远的,必定拥有跑赢的实力和适时变更策略的觉悟,这也让业界能不断思考行业发展的趋势,从而推进产业的革新与进步。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itrade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mitrade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Mitrade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差价合约(CFD)是杠杆性产品,有可能导致您损失全部资金。这些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请谨慎投资。查阅详情



goTop
quote
这篇文章有帮到你吗?
相关文章
placeholder
AMD绩后大跌9%!数据中心收入不及预期,华尔街下调目标价AMD财报公布后,Jefferies、汇丰等机构纷纷下调目标价。
作者  Alison Ho
6 小时前
AMD财报公布后,Jefferies、汇丰等机构纷纷下调目标价。
placeholder
【美股解码】DeepSeek正试炼华尔街的AI泡沫?2025年1月20日,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了DeepSeek-R1模型
作者  财华社
7 小时前
2025年1月20日,幻方量化旗下AI公司DeepSeek(深度求索)推出了DeepSeek-R1模型
placeholder
美股夜盘暴跌!特朗普关税大棒挥向全球纳指期货跌超 2%,英伟达跌超 6%,特斯拉一度跌超 5%。
作者  Longport
2 月 03 日 周一
纳指期货跌超 2%,英伟达跌超 6%,特斯拉一度跌超 5%。
placeholder
苹果2025财年Q1财报前瞻:iPhone销量疲软继续?坏日子已过去?TradingKey - 这周标志着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财报的开始。通常,「七巨头」公司会在7到10天的时间内相继发布最新业绩,对于投资者来说,发布的数据可能会左右市场走向。这是因为大型科技巨头在美国股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科技巨头中,iPhone制造商苹果(AAPL.US)更是首屈一指。苹果将于周四(1月30日)盘后公布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的2025财年第一季财报。每个人都在
作者  TradingKey
1 月 29 日 周三
TradingKey - 这周标志着美国大型科技公司财报的开始。通常,「七巨头」公司会在7到10天的时间内相继发布最新业绩,对于投资者来说,发布的数据可能会左右市场走向。这是因为大型科技巨头在美国股市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在科技巨头中,iPhone制造商苹果(AAPL.US)更是首屈一指。苹果将于周四(1月30日)盘后公布其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三个月的2025财年第一季财报。每个人都在
placeholder
32亿!2024年台湾散户投资者购买美国资产创历史新高由于台湾家庭寻求传统保险产品以外的更高回报,去年散户投资者净买入了创纪录数量的美国资产。
作者  Tony Chou
1 月 24 日 周五
由于台湾家庭寻求传统保险产品以外的更高回报,去年散户投资者净买入了创纪录数量的美国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