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快手未来新增量的几点思考
快手Q3交出一份不错的业绩报告,总体而言,快手营收稳定增长,盈利能力大幅提升,经调整净利润达人民币31.7亿元,较Q2数据环比增长17.8%,超过彭博市场一致预期的26.6亿元,相比2022年同期,集团经调整净亏损为人民币6.7亿元。
从目前业务板块看,快手未来还有哪些新增量?
首先,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未来很可能成为与直播业务、线上营销服务并驾齐驱的营收支柱。
从营收角度来看,快手的总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具体看数字,Q3总营收同比增长20.8%至279.5亿元。其中,线上营销服务收入146.9亿元,同比增长26.7%,占总收入的52.6%;直播收入97.2亿元,同比增长8.6%,占总收入的34.8%;其他服务(含电商)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36.6%,占总收入的12.7%。
从上面的数据不难发现,在各业务板块,包含电商在内的其他服务的增速最快,且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呈现了上升的趋势。目前电商业务已成为快手重要增长引擎,目前快手构建了包含商城、推荐、搜索和店铺等多个场景的泛货架场域,在低价好物、优质内容、贴心服务三大战略引导下,三季度快手电商GMV在淡季实现了30.4%的同比增长。
快手庞大的用户流量池,让快手成为消费电商市场重要的参与者。2023年Q3,快手电商交易总额(GMV)同比增长30.4%至2902亿元,泛货架整体GMV占比近20%。本季度月均动销商家同比增长约50%。
电商业务的发展壮大,能够直接推动快手广告收入增长。快手广告业务包含“内循环广告”和“外循环广告”。
在第三季度,尽管宏观经济和广告主的信心恢复仍然面临一定挑战,但快手外循环广告保持恢复态势,收入同比增长率环比第二季度提升,特别是在传媒资讯、教育培训、医疗等行业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内循环广告直接与电商业务挂钩,通俗来讲就是快手平台入驻的商家与主播为了销售货品会在快手进行投放,商家或主播销售营销投入越多,快手广告业务就会发展越好。
受益于电商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张,三季度快手内循环广告收入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地落实快手在行业内率先提出的“全店ROI”经营理念,今年以来,快手磁力引擎陆续推出多项新产品功能和经营工具,其中最典型的“全站推广”产品,已被证明可以有效帮助品牌带动直播间商品成交额的提升。
举例来说,服饰品牌回力4月初开启全站推广产品内测,GMV环比投前增长30%。全站经营理念被更多商家接受后,今年三季度,全站推广产品的营销客户消耗环比也提升了近5倍。
其次,快手商业版图的扩展与平台用户匹配度非常高。
用户基数与用户活跃度是快手商业模式的根基。数据显示,Q3日活用户创新高达3.87亿,平均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9.4%达6.85亿。
近年来,商业化成为快手的重中之重。基于短视频内容生态,快手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与本地生活相关的招聘业务快聘、房产业务理想家,以及近两年快速增长网络微短剧,都让快手具备新的增量空间。
以房产业务为例,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快手理想家业务已经覆盖全国超120个城市,三季度累计房产交易额超人民币140亿。9月,理想家上线的96安家节活动吸引了超460万人参加,带动66个城市的超900个楼盘成交,销售套数超5500套。
QuestMobile数据显示,今年5月,快手主站“24岁及以下”用户规模占比30.8%,“25-30岁”用户占比10.3%,“中坚力量”(即指年龄在31-50岁)用户占比35.2%,从用户年龄覆盖的人群来看,这些用户与快手相关业务具备很高的匹配度,且这部分人群具备更强的消费能力。QuestMobile数据显示,快手在一线城市用户占比5.4%,新一线城市用户占比14.1%,二线城市用户占比21.7%,“新线城市”(三、四、五线及以下城市)占比58.8%。要知道,相比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城市的用户因为房贷、车贷压力较小,可用于消费的资金相对更宽裕。从消费能力来看,快手主站近70%用户线上消费能力过千元,其中消费在1000-1999元的用户占比达44.5%。
因此可以说,快手应用平台用户的变现潜力相当不错。今年的双十一,快手的电商GMV和订单量等均创新高。数据显示,近1亿快手消费者和超过100万的商家、达人参与了双11大促,双11全周期订单量增长近50%,中小商家GMV同比增长75%,品牌GMV同比增长155%。
短剧成为近期火热的风口之一,有行业数据预测,2023年小程序短剧市场规模接近250亿元,而快手在短剧方面早有布局,暑期上线了85部快手星芒短剧,其中有21部都实现了播放量破亿。快手披露,暑期上线的商业定制短剧《美颜成真》,为冠名方天猫国际带来了10.9亿的曝光量。
如今微短剧迎来强监管,这有助于推动生态的健康发展,其中快手等平台或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免责声明: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mitrade官方立场,也不能作为投资建议。文章内容仅做参考,读者不应以本文作为任何投资依据。 mitrade对任何以本文为交易依据的结果不承担责任。 Mitrade亦不能保证本文内容的准确性。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之前,您应该寻求独立财务顾问的建议,以确保您了解风险。
差价合约(CFD)是杠杆性产品,有可能导致您损失全部资金。这些产品并不适合所有人,请谨慎投资。查阅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