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饮料(02460)2024财报:一场静悄悄的效率革命和第二曲线的增长逻辑

来源 EQS

华润饮料(02460)近期公布了2024年的财报,财报显示其2024年收入 135.21 亿元,实现平稳发展,净利润 16.61 亿元,同比增长 24.7%,净利润远超营收增长。这一增长的底层支撑源于毛利率的突破性提升——从2023年的 44.7% 提升至 47.3%,有力带动净利润率从2023年的9.9%升至2024年的12.3%

2024年每股拟派发年度股息0.307元、成立40周年特别股息0.176元,合计分红率70.8%,不仅延续了华润系的高分红基因,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股东的慷慨回馈。目前港股2789家主板上市公司中,超过10亿元以上的分红加上70%以上的派息率仅有不足1%。高派息股的核心优势,在于其稳定的现金流回报与低估值安全边际的结合,为投资者提供了穿越经济周期的确定性收益。

华润饮料选择在上市初期实施高分红,实为一场精妙的资本叙事——通过“利益绑定”强化机构投资者信心,同时以“ROE导向”引导管理效率提升。展望2025年,华润饮料计划对其内部的“生产、运营、营销”三大中心进行全面升级,将系统性优化供应链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品牌溢价能力。

通过这些改进措施,预计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为公司的长期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意味着,当前的分红盛宴绝非昙花一现,而是建立在可持续盈利增长的坚实城堡之上,而这种这种“稳定高分红+成长预期”的超级白马标的,在目前风云开阖的资本市场中更凸显其稀缺性。

 

效率优先,成本控制是利润基石

作为对比,2021-2023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分别为43.8%41.7%44.7%202447.3%创下了有财报历史以来的新高。拉长到过往两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直接抬升了近6个百分点,逼近50%的关键中枢,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关键信号。

净利润率持续提升,从 2021 年的 7.57% 提升至 2024 年的 12.28%,净利润四年复合增长率是24.6%,显著跑赢行业平均增速。

华润饮料历年毛利率及净利率一览表

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

毛利率

43.84%

41.66%

44.66%

47.31%

净利润

7.57%

7.83%

9.85%

12.28%

 

2024年财报和业绩会上,华润饮料总结了毛利率提升的主因,主要依靠以下三点重构了成本方程式:

A.自有产能比例提升:自有工厂生产比例从2023年的36%增到2024年超过50%,新增22 条产线,减少代工依赖,制造成本显著节降。

B.价值链延伸与费率调整:注坯吹瓶工序自有化大幅提升,同时对合作生产伙伴的费率优化——服务费综合降幅达20%,进一步压缩生产成本。

C.原材料+技术双杀:PET 瓶片等包材价格下降,叠加包装轻量化设计,形成“价格下跌+技术降本”的双重红利。

得益于多项降本增效举措,华润饮料2024年销售成本直接下降4.8%,至3.55亿元,与当年新增的3.3亿元净利润相仿。

但在这成熟的市场里,又直面残酷的价格战拼刺刀,华润饮料仍能创下历史最高的毛利率,其实向外面展现的是其另一面的核心竞争力:对“效率”的极致追求。

无论是生产自有化减少代工成本,还是包装轻量化降低物料消耗,本质上都是通过优化价值链提升单位效益。华润饮料的模式证明,即使在低增长的市场中,企业仍可通过内部效率革命创造超额利润。

更重要的是,在快消品同质化竞争中,供应链自主权是实现“效率”的底层支撑。华润饮料通过“自有产能投入→工序整合→规模效应”的路径,将成本控制从战术动作升级为战略能力,这在瓶装水价格战中尤为重要。

这一场始于车间的效率革命仍行驶在高速公路上。2024财报业绩会披露,前两个月瓶装水与饮料业务增速令人鼓舞,符合预期增长轨迹。未来会通过运营杠杆作用、进一步提高内部生产比例以及持续节省服务费率,实现利润率的持续扩张。

战术层面聚焦三点:一是瓶装水业务,坚守价格纪律,开拓下沉市场与大包装产品,拓展餐饮等消费场景;二是物流优化,拓展水路、铁路运输,布局前置仓,降低运输成本;三是饮料加强复用瓶装水渠道,扩充产品SKU,优化冰柜投入产出比,提升渠道效率。

这一战略图谱揭示企业正从生产驱动向系统效能升级转型:前端产品、消费场景创新构筑市场纵深,中台物流网络革新重塑成本结构,后端渠道资源整合释放协同价值,形成攻守兼备的立体增长模型。

 

包装饮用水基本盘稳固 饮料业务崛起成第二增长曲线成形

分产品来看,2024年,华润饮料的包装饮用水产品实现收入121.24亿元,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89.7%;而饮料产品作为华润饮料的第二增长曲线,实现收入13.97亿元,同比增长30.8%,在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0.3%

此中,“至本清润” 菊花茶在细分市场份额达 38.5%,销量增长 122%,成为饮料业务的核心增长极,显示新品类的成功突破。

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历年营收一览表

年份

2021

2022

2023

2024

营收(亿元)

5.22

7.17

10.68

13.97

 

华润饮料的饮料业务布局始于2011 年,彼时推出咖啡饮料火咖、午后奶茶饮料、运动饮料魔力;2018 年起开始加速,陆续推出富含维 C 饮品蜜水系列、草本植物的至本清润系列等果汁类、茶类饮料。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形成强劲增长态势。

饮料业务的突破,源于两点核心策略:“在大赛道里做小品类”,针对健康化、细分化的消费趋势,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成功开辟新赛道;坚持“长期主义”实践,即对第二增长曲线的长期投入和持之以恒的耐心,而非短期投机。

饮料之外,在包装饮用水层面,面对激烈的竞争,华润饮料通过多元化产品布局与场景创新实现突破,使得基本盘得以稳固。公司采取“高低协同”策略:一方面,通过促销活动与渠道下沉稳固基础市场;另一方面,加速产品推新、升级,推出多元水种及不同规格包装饮用水产品。

数据显示,华润饮料推出 本优矿泉水、 天然水等多元水种产品,销售快速放量,并通过 怡宝露高端矿泉水提升品牌美誉度和礼赠属性。尤其是重点推中大规格包装饮用水(1L-15L)产品,2024年该品类收入增长 8.6%,占比提升至 34.1%,收入结构得到优化,更反映出产品结构调整对效益的积极影响。

避开价格战的小瓶水正面战场,迎合消费升级大趋势,以高端化和场景细分去对抗价格战。正是通过此一战略的转变,华润饮料在保持市场份额的同时,提升了产品的品牌溢价能力。

另一方面,快消品行业的竞争最终是 “渠道力和 “供应链效率” 的竞争。

2024年,华润饮料终端零售网点数量增长 15%,冷柜保有量增长超 20%,产能扩张 21%。这些基础设施的投入为产品销售和成本控制提供了坚实支撑。

已至的2025年,从两大品类业务来看,包装水行业整体竞争回归理性,今年公司包装水业务有望在更温和的环境下获得提速增长。饮料方面,公司将重启运动饮料产品“魔力,包装、口味已全新升级,新推柠檬味、柚子味用于赛事赞助——中国国家队合作伙伴的角色将有助于提升品牌及市场号召力,并于 2025 年上市运动盖包装以及 1L 装大包装,后续将继续强化适配的体育运动场景,有望成为继至本清润之后的又一饮料大单品贡献收入增长。

2024年财报发布后,高盛、申万宏源、银河等多家券商均相继跟进出炉研报。市场看好的不仅是华润饮料的效率革命,更是其“包装饮用水护城河+饮料新品种”的双轮驱动模式,故此全部给予以“买入”评级。

 

未来的估值

如果说华润饮料 2024 年财报的核心亮点,在于通过成本控制实现利润高增长,加快打造饮料业务第二增长曲线,以及多元化产品策略应对竞争。那么在2025年,旧有的战略车轮仍旧前行,但新的战略引擎已经在轰鸣。

首先是供应链红利持续释放。华润饮料提出,至2025年自有产能会提升至60%。银河证券则预测至2026年此一数据将会提升至70%。供应链是“利润调节器”,自有率提升可以降低成本,提升毛利率,多家券商预测2025年华润饮料的毛利率将持续快速提升。

其次是北方战略的纵深突破。华润饮料过往收入高度集中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占比近 90%),未来将通过渠道下沉和品牌渗透开拓北方市场,将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产品多元化是另一个关键点。饮料业务的增速很快,近三年40%的复合年增长率远超行业平均,这说明其在第二增长曲线上有巨大潜力——对比农夫山泉耗时10年将饮料占比提升至30%的路径,如果保持这一增速,有可能在未来5-6年达到30%左右的营收比例。

再次,华润饮料的资本运作,比如上市后募集资金用于并购,可能会通过收购其他品牌或企业来扩展市场,实现外延式增长。这也是未来的一个看点。

最后是对快消品高分红的预期。2024年财报宣布,华润饮料拟派发股息总额 11.58 亿元,股息支付率达 70.8%

这种“毛利率抬升+费效比优化+高股息”的三击效应,恰是消费白马股价值重估的经典前兆,但当前估值未能反映其成本控制能力、战略转型价值和强势型消费白马股的价值。

华润饮料当前股价(截至43日收盘)仅有19.89PE,相较农夫山泉29.6倍存在显著折价。但若饮料业务占比提升至20%(对应2026年预测),其估值中枢有望上移至25PE,存在25%修复空间。

 

总结

当市场沉迷于包装水价格战的表象时,华润饮料已悄然完成“效率革命+品类卡位”的双重布局。这场静默的供应链革命,或将成为中国快消行业存量博弈时代的经典案例。

将历史的望远镜向前看,华润饮料正从“防守型龙头”向“进攻型平台”转型,短期看供应链提效与北方市场拓展,中期看饮料大单品孵化,长期需突破“纯净水代名词”认知,重塑多元化健康饮品生态体系。其核心关键点在于:能否在包装饮用水赛道复制渠道优势,并在饮料红海中培育超级单品,这将决定其能否打破估值天花板。

2025-04-07 此财经新闻稿由EQS Group转载。本公告内容由发行人全权负责。

原文链接: http://www.todayir.com/sc/index.php

免责声明:仅供参考。 过去的表现并不预示未来的结果。
placeholder
美股年度展望:2024四起三落,2025特朗普领导标普历史级长牛?回顾2024年美股,标普指数四起三落,预计继2023年涨24%后将连续2年涨幅超20%。展望2025年,标普超标6000点后,特朗普2.0时代突破7000点不在话下?
作者  Esteban Ma
2024 年 12 月 17 日
回顾2024年美股,标普指数四起三落,预计继2023年涨24%后将连续2年涨幅超20%。展望2025年,标普超标6000点后,特朗普2.0时代突破7000点不在话下?
placeholder
大行2025年日元汇率预测:升贬分歧加剧,回不去1302024年日元汇率不升反降,华尔街机构对日本央行加息给疲软日元带来转机的预期落空。展望2025年日元走势,各大行的汇市观点分歧明显,散落在138至160区间。
作者  Esteban Ma
2024 年 12 月 18 日
2024年日元汇率不升反降,华尔街机构对日本央行加息给疲软日元带来转机的预期落空。展望2025年日元走势,各大行的汇市观点分歧明显,散落在138至160区间。
placeholder
继美股后,美债也将崩溃?MOVE指数创年内新高 衡量美债隐含波动率情况的MOVE指数创下了年内新高,分析师警告“股债汇三杀”风险。
作者  Alison Ho
昨日 07: 29
衡量美债隐含波动率情况的MOVE指数创下了年内新高,分析师警告“股债汇三杀”风险。
placeholder
收益率全线飙升,避险美债为何被抛售?美元前景如何定夺?花旗集团表示,美债市场隔夜遭抛售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有关,但同时美国高收益信用债利差扩大却表明的是相反情况。美国国债的下跌可能预示着一种格局的转变,美国国债不再是避险时期的全球固定收益避风港。
作者  Insights
昨日 07: 59
花旗集团表示,美债市场隔夜遭抛售可能与风险偏好回升有关,但同时美国高收益信用债利差扩大却表明的是相反情况。美国国债的下跌可能预示着一种格局的转变,美国国债不再是避险时期的全球固定收益避风港。
placeholder
台股暴跌!台积电两日跌超13%,未来走势如何?高盛将台股的评级下调至“减持”,未来能否反弹还要看市场信心恢复。
作者  Alison Ho
昨日 08: 31
高盛将台股的评级下调至“减持”,未来能否反弹还要看市场信心恢复。
goTop
qu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