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09985.HK)于3月27日发布了2024年业绩公告。
这份成绩单整体表现不俗,但背后也暗藏一些隐忧与经营挑战。这一点,从今日股价的波动中亦可窥见,投资者对此持有褒贬不一的态度。
3月28日早盘,卫龙股价低开低走,一度跌超10%,情绪十分低迷,而午后卫龙获大量买单流入,股价开始走强,截至发稿,报14.7港元/股,涨幅6.21%,振幅达16.18%,可见多空博弈之甚。
卫龙在发布年报的当天,公司宣布一个重磅消息,CEO孙亦农辞任,换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刘卫平的弟弟刘福平。
业绩高增,分红10亿
于2024年,卫龙整体收入录得62.66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同比上升28.6%;毛利率为48.1%,同比提升了0.4个百分点;净利润10.68亿元,同比上升21.3%。
卫龙整体营收增速在2024年创下近5年新高,证明这家“辣条一哥”的增长引擎仍在轰鸣。
卫龙分红相当豪气,建议派末期股息及特别股息每股分别为0.11元及0.18元,叠加中期股息每股0.16元,公司全年累计分红金额达10.5亿元,股利支付率高达98.59%。
热情向股东们“撒钞”的背后,卫龙现金流相当充裕,2024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达8.42亿元,上年同期为5.26亿元。此外,公司负债较低,Wind数据显示,公司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26.59%。这两组数据反映出,卫龙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风险防控能力,有助于其继续保持业务扩张与产能升级。
卫龙的两个风险点也值得关注,一是存货激增,二是公允值亏损影响利润。
存货方面,2024年底,卫龙的存货金额达8.78亿元,同比翻超一倍。公司解释称,主要由于集团增加了部分原材料的储备。卫龙强调,存货虽激增,但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在本年度和上年度保持相对稳定,均为73天。
有分析认为,存货大幅增长,或是由于卫龙采用主动备货策略,提前锁定低价原料,属战略行为。但若未来原材料价格下跌,高存货可能导致公司减值损失。
卫龙2021年起投资了财富管理基金,其认为该基金的公允价值不大可能悉数变现,导致2024年公司公允价值减少1.25亿元,并在2024年年报损益中确认,因此影响了公司利润表现。
辣条增长乏力,魔芋爽挑起增长大梁
作为“辣条第一股”,卫龙的辣条产品已不再老当益壮,而是依靠魔芋爽等蔬菜制品完成“换挡”。
从辣条起家的卫龙,随着时间推移,不断扩展产品线,逐渐从单一的调味面制品领域,拓展到蔬菜制品、豆制品及其他品类。其中,蔬菜制品是卫龙近年来的爆款产品,其中主要包括魔芋爽、风吃海带及小魔女三个产品。
增长多年后,调味面制品已维持不了高增长,2024年收入小幅增长4.6%至26.67亿元,2023年则增长超20%。市场有传闻称,卫龙辣条产品因近年来持续涨价,导致销量增长乏力,但卫龙方面已对此予以否认。无论如何,卫龙的辣条业务似乎已逐渐进入成熟期,增长动力有所减少。
进入快速成长期的蔬菜制品保持高速增长,收入同比增加59.1%至33.71亿元,收入规模首次超过调味面制品。魔芋类零食因食材具备低卡、健康属性而具备较大发展潜力,数据显示,公司在国内魔芋制品市场具有先发优势,目前市占率约70%,连续3年保持全国销量第一。
年内,卫龙的蔬菜制品板块产能利用率同比大幅提升至96.3%,接近满产,表明该业务销量增长强劲。
摩根士丹利的渠道调研显示,卫龙于2025年前两个月的销售额增长约30%,远高于整体主食和零食的增长速度。
蔬菜制品增长迅猛,背后也离不开卫龙加大了销售费用的投入,经销及销售费用突破10亿元,同比增长27.2%,占总收入的16.4%。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市场表现优异,但卫龙的海外市场尚未完全打开,并且在2024年录得负增长,同比下降约18.9%至7921.6万元。卫龙未来是否会调整战略布局或优化产品组合,以改善海外业务表现,也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未来,卫龙能否在保持国内市场优势的同时,突破海外市场瓶颈,并在产品创新与成本控制之间找到平衡,将是其能否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