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威尔重申降息有耐心。鲍威尔讲话过后,三大美股指刷新日低,道指标普惊险收涨,纳指、中概指数回落,特斯拉跌超 6%,英伟达止步五连阳;苹果涨超 2%,Meta 第 17 日连涨、续创最高纪录,英特尔收涨超 6%;中概指数收跌超 1%,阿里仍坚挺、收涨超 1%。
具体来看,特斯拉创 2024 年 12 月 18 日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投行 Stifel 分析师表示,马斯克领导 “政府效率部”(DOGE)削减美国政府开支的努力,可能会开始影响特斯拉汽车的销售。消费者对马斯克的好感度下降到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超微电脑收跌 9.47%,盘后呈现出 V 型走势,一度跌超 17%,随后一度涨超 12%,消息称,超微电脑因卖空者指控被美国司法部和 SEC 传唤,推迟向 SEC 递交 10-Q 报告,目前正在配合相关文件要求。但该公司表示能在截止日期前向 SEC 递交订正后的报告。
鲍威尔称,经济还强劲,联储希望继续取得通胀下行的进展,没理由急于降息,政策准备好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劳动力市场并非重大通胀压力的来源;中性利率相比新冠疫情前已大幅上升;相信联邦支付系统安全,美联储在系统中只是处理付款的财政部 “代理”,相信全美银行账户安全;评估关税的经济影响为时过早,承认关税可能推升通胀。
“新美联储通讯社”:鲍威尔概括今年联储的道路是,通胀下行没进展就不降息,经济更大幅放缓就降息。
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称,苹果的目标是找到一家能够根据个人数据理解中国用户请求的中国合作伙伴。阿里巴巴作为电子商务巨头,拥有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个人数据,比如用户的购物和支付习惯,这是苹果决定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原因之一。
受此影响,苹果收涨超 2%,阿里收涨 1.3%,百度下挫 4.7%。
特朗普政府正从多个方面重塑监管框架:通过人事任命控制 NHTSA 等关键机构、废除行政令性质的监管措施、推动联邦自动驾驶法规制定——这正是马斯克公开呼吁的方向。这对竞争对手可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2 月 11 日,在法国巴黎出席人工智能行动峰会的 OpenAI 首席执行官 Sam Altman 在回答现场记者提问时表示,“愿意在人工智能领域与中国合作,并将为此尽最大努力,因为这很重要。”
Altman 表示,OpenAI 是非卖品,马斯克的收购提议更多是他为减缓竞争对手步伐的策略性举动。他并不认为马斯克的收购提议值得特别认真对待。
美国副总统万斯称,特朗普政府将确保最先进的人工智能硬件在美国制造。此外,计算机硬件基准测试软件 PassMark 日前更新了跑分榜,英特尔酷睿 Ultra 9 275HX 成功登顶,超越 AMD 锐龙 9 7945HX3D,成为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笔记本处理器。
分析认为,这是心率监测功能首次在苹果设计的耳机产品中出现,标志着苹果在健康领域的进一步拓展。苹果副总裁 Oliver Schusser 称,新款 Powerbeats 是 “Beats 品牌历史上最令人惊叹的产品”。
可口可乐量价齐升,Q4 净营收同比增 6%,可比每股收益增 12% 均超预期。四季度净营收 115 亿美元,高于预期的 108 亿美元;可比每股收益 0.55 美元,高于预估的 0.52 美元。可口可乐预计 2025 年可比每股收益增长 2%至 3%。
炼油利润率拖累,英国石油 Q4 利润暴跌,年度利润跌破 90 亿美元。BP 第四季度利润同比大跌 61%,创下 2020 年第四季度来最低,全年利润跌破 90 亿美元,低于分析师的普遍预期,主要受到炼油利润率下降的拖累,该公司预计 2025 年第一季度炼油利润率将继续维持在低位。
中芯国际 Q4 营收增长 31%,扩产致产能利用率下降至 85.5%;四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 13.5%,主要是由于资金收益下降所致。由于新增产能并且相应产能验证需要时间,公司当季产能利用率以及出货量均受到影响。
今年以来,比亚迪股价已累计上涨超过 20%,市值达到 1320 亿美元,超过福特、通用和 Stellantis 三家汽车巨头的总和。相比之下,特斯拉同期股价下跌 13%,此外,比亚迪估值也仍远低于特斯拉。
周一,通过港股通的成交额占港股总成交额的近一半,净买入量达到 165 亿港元,创自 12 月初以来的最高水平。仅今年前几周,南向资金净流入就接近 1500 亿港元(约 193 亿美元),是 2024 年同期的 7 倍多。
明晟公司(MSCI):在 MSCI 中国指数新纳入恒玄科技、供销大集、阿特斯和极兔速递等 8 只股票。剔除安井食品、安图生物、华熙生物、凯莱英和华阳股份等 20 只股票。
Gucci 去年第四季度可比销售额同比下滑 24%,超过分析师预期的 22% 降幅。这一结果导致开云集团 2024 年经常性营业利润大幅下降 46% 至 25.5 亿欧元,创 2016 年以来新低。
前美国财长萨默斯警告,美国的价格压力有再次爆发的危险。美联储的下一步举措可能是加息而非降息,目前存在这种非常现实的可能性。对于任何形式的成本冲击、任何破坏通胀信心的言辞,以及任何财政上不负责任的措施来说,现在都是一个尤其危险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