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市场普遍对2025年港股IPO市场持乐观态度,背后是港股上市机制改革显效等因素所驱动。
在刚过去的2025年1月,港股IPO市场正如市场所预料,港交所迎来多家企业的冲刺。
36企业递表,7家A股公司冲刺港股
进入2025年,港股IPO市场延续了2024年12月的良好趋势,迎来了更多的企业冲刺港股市场。
根据Wind数据统计,于2025年1月,有多达36家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包括重复递表企业),数量较2024年12月明显上升。在递表的企业中,不乏恒瑞医药(600276.SH)、蜜雪冰城、奥克斯电气及老乡鸡等知名企业,这些企业的出现为港股IPO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递表的36家企业涵盖了医疗保健、休闲用品、商业银行、人工智能、餐饮等多个行业,这些企业有望进一步丰富港股市场的行业结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
在大量内地龙头企业进一步推动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港股上市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形象与国际融资能力,赋能国际化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获得监管层面的双向支持:2023年4月中国证监会提出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同年10月港交所协同香港证监会宣布优化港股IPO审批流程,加快合资格A股公司审批流程。
在此机遇之下,有越来越多的A股上市公司将第二上市目的地瞄准了香港资本市场。
在2025年1月,A股上市公司赴港二次上市的热情不减,当月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的企业包括:恒瑞医药、海天味业(603288.SH)、三花智控(002050.SZ)、安井食品(603345.SH)、峰岹科技(688279.SH)、均胜电子(600699.SH)及迈威生物(688062.SH),合计有7家企业。
其中,对于推动港股上市的原因,海天味业表示是:“为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德勤此前预计,更多内地半导体、人工智能和新能源领域的龙头公司将会赴港上市,明年(2025年)港交所新股发行数量和融资额将有显著增长,反映国际投资者对港股市场的信心增强。
另据LiveReport大数据统计,截至1月26日,有24家A股公司在筹备香港上市,13家已递表(其中5家完成了境外上市备案),7家已发布公告但尚未递表,4家传闻有意赴港。
2月5日,据彭博社报道,知情人士透露,宁德时代(300750.SZ)正在考虑在本月或3月初提交其香港上市的申请。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数家正在冲刺港交所的A股上市公司外,还有更多内地企业正筹备赴港上市。
中国证监会备案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月24日,境外发行证券和上市备案的境内企业数量达110家,显示出港股新股市场储备量充足。
股价分化,布鲁可成最火IPO
与2024年12月有10家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相比,2025年1月完成港股上市的企业数量有所放缓,为8家,并且这些企业均是在1月上旬上市。
Wind数据显示,这8家企业IPO累计募资57.3亿港元,平均募资7.2亿港元。募资额超过10亿港元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宜宾银行(02596.HK)和布鲁可(00325.HK),实际募资额分别为17.83亿港元及16.74亿港元。
尽管2025年1月没有大型IPO项目的出现,但港股IPO市场不乏认购火爆的企业,背后或是由于2024年港股IPO市场赚钱效应刺激了投资者的认购热情。
“中国版乐高”布鲁可成为今年以来港股的认购王,孖展超购倍数高达6026.49倍,接近2024年认购王草姬集团(02593.HK)的认购倍数。
其他7家企业IPO认购情况则表现一般,不过多数都获得超额认购,其中脑动极光-B(06681.HK)超购倍数为8.08倍。总体上看,2025年1月港股新股认购热情不减,平均每只新股认购人数超过2.2万人。
股价表现方面,1月上市的8只新股股价走势分化明显。
上市首日录得上涨的企业有5家,其中布鲁可受到资金热捧,当日大涨超40%。而海螺材料科技(02560.HK)及新吉奥房车(00805.HK)遭到资金“抛弃”,上市首日大幅破发,至今累计跌幅分别超50%及30%。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于2月3日表示,近日港交所成交额和新股上市表现良好,港交所会持续提升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吸引企业上市。
港交所主席唐家成则表示,港交所会持续推出新产品,开发新平台,落实市场改革,拓展国际网络,增强金融市场实力及竞争力,吸引更多投资者及企业来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