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华社讯】1月6日,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网志发文表示,2024至25年度的综合赤字在计及发债所得后,预计将在一千亿元以下。改善公共财政的策略是以节流为主,首要是在维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务的前提下,管控经常开支增幅。此外是将工务工程按缓急轻重排序,并调整推行时间。以及善用发债和公私营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场资金推动这些基建项目发展,创造空间让新的经济动能加速成长并转化为税收和其他收入。
在开源方面,有几个重要考虑,包括包括需要兼顾社会实际状况,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削弱经济恢复的动力;需要保持香港简单低税制的竞争优势,以「能者多付」为原则。
以下是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1月5日在网志发表的文章:
新年新气象,踏入2025年,大家都忙于推展新一年的工作。我们也在全速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包括《财政预算案》的公众咨询。过去这段时间,我们跟不同业界、不同阶层市民交流和讨论,以更全面地聆听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希望透过汇聚各方智慧,合力应对面前的挑战,并抓紧前面的机遇。
我们正全力拼经济、谋发展,力求推动经济提速向前,普惠民生。而面对公共财政的挑战,我们也需要作全方位应对。在预算案的咨询过程中,这两个都是公众最关心和重视的议题。
昨天我出席了香港电台《众言堂》的节目,参与节目的市民都关心香港的经济状况和发展,并就如何推动产业发展和创造更多商机,提出了不少具体建议。大家都期望能吸引更多旅客访港,并促进他们和市民在港多消费,也期望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入,让这几个月正在改善的势头能进一步巩固。
只有透过更好的发展经济,才能创造资源以支持推行各种社会服务,才能为市民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与此同时,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也要正视和梳理。这关乎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也关系到社会服务的持续提升。
过去连续两个财政年度出现财政赤字,主要原因包括了疫情导致的巨额开支;高息环境和地缘政治影响了资金流向、遏抑了本地资产市场,继而影响了连带的相关收入。另一方面,一些范畴的开支结构也存在需要检视的地方。在这些不同因素的迭加和累积影响下,今个财政年度(2024至25年度)的综合赤字在计及发债所得后,预计将在一千亿元以下。
改善公共财政的关键在于开源节流。我们的策略是以节流为主,首要是在维持以至改善公共服务的前提下,管控经常开支增幅。事实上,很多国家在疫情后面对巨额财赤,都是以节流作为主要手段,控制支出以逐步收窄收支差距。
此外是将工务工程按缓急轻重排序,并调整推行时间。北部都会区及其他与经济及房屋发展相关的工程项目,会优先获投入资源;我们亦会善用发债和公私营合作等模式,利用市场资金推动这些基建项目发展,目标是抓紧发展时机,创造空间让新的经济动能加速成长并转化为税收和其他收入。
去年的财政预算案中,我们已提出实施一套全面的「财政整合计划」,具体措施包括在今个以及未来两个财政年度,每年各削减百分之一的经常开支。考虑到现时的经济和财政状况,我们正考虑加大财政整合的力度,进一步控制开支增幅,包括要求政府不同部门,再审视其资源分配和工作先后优次,并透过重新调配资源,更好应对社会需要。
另一方面,个别资助计划所涉及的开支增幅,对政府财政构成显著的长远压力,这些计划的运作模式无可避免需要检视。就此,我们听到社会上很多不同意见,包括如何让有关计划的运作能达致财政上的可持续。
此外,随着创新科技发展,我们正推动政府内部加强科技应用、提升公务员的相关技能,以进一步优化服务效率,继续提升对市民的服务。
在开源方面,在衡量不同选项时,我们有几个重要考虑,包括需要兼顾社会实际状况,不能操之过急,避免削弱经济恢复的动力;需要保持香港简单低税制的竞争优势,以及以「能者多付」为原则,尽量减低对一般普罗市民的影响。事实上,去年预算案中提出并已落实的酒店房租税和薪俸税标准税率两级制,都是循着这个方向和思路。
我深信,只要海纳百川,凝聚大众力量,不断改革创新,抓紧挑战带来的变革机遇,我们一定能为香港开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