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日元在前一交易日录得超过0.50%的损失后,周二欧洲交易时段在162.40附近交易。由于日本日元(JPY)走弱,传统避险资产需求下降,推动了该货币对的上涨,市场对美中贸易关系的乐观情绪重新升温。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表示愿意放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而北京则对之前受到高额关税影响的某些美国进口商品给予了豁免。这些进展提升了人们对两大经济体之间长期贸易冲突解决的希望。
与此同时,日本央行(BoJ)定于周四宣布其政策决定,市场普遍预计由于对日本脆弱经济的持续担忧,利率将保持不变。
然而,通胀上升的迹象可能为未来的收紧政策留有余地。美国和日本之间的迅速贸易协议可能进一步增强日本央行考虑加息的信心,这与市场对美联储可能因全球增长放缓而倾向于更深降息的预期形成鲜明对比。
另一方面,随着欧洲央行(ECB)释放鸽派信号,欧元(EUR)走弱,欧元/日元的上涨空间可能受到限制。欧洲央行政策制定者奥利·雷恩周一表示,央行可能需要将利率降低到中性水平以下以支持经济。
本月早些时候,欧洲央行第七次降息,理由是担心美国关税可能对经济增长造成重大影响。根据LSEG的数据,交易员们现在预计6月份再次降息的概率约为75%,高于之前的约60%。
在金融行话的世界里,两个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风险偏好”和“风险规避”指的是投资者在相关时期愿意承受的风险水平。在“冒险型”市场中,投资者对未来持乐观态度,更愿意购买风险资产。在“规避风险”的市场中,投资者开始“谨慎行事”,因为他们担心未来,因此购买风险较低的资产,这些资产更确定会带来回报,即使回报相对较小。
通常,在“风险偏好”时期,股市会上涨,大多数大宗商品(黄金除外)也会升值,因为它们受益于积极的增长前景。大宗商品出口大国的货币因需求增加而走强,加密货币上涨。在“规避风险”的市场中,债券——尤其是主要的政府债券——上涨,黄金表现抢眼,日元、瑞士法郎和美元等避险货币都受益。
澳元(AUD)、加元(CAD)、新西兰元(NZD)以及卢布(RUB)和南非兰特(ZAR)等次要外汇,都倾向于在“风险偏好”的市场中上涨。这是因为这些货币的经济增长严重依赖大宗商品出口,而大宗商品在风险偏好时期往往会上涨。这是因为投资者预计,由于经济活动的增加,未来对原材料的需求将会增加。
在“避险”期间倾向于升值的主要货币是美元(USD)、日元(JPY)和瑞士法郎(CHF)。美元,因为它是世界储备货币,因为在危机时期投资者购买美国政府债券,这被视为安全的,因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不太可能违约。日元受到对日本政府债券需求增加的影响,因为日本国内投资者持有的国债比例很高,即使在危机时期,他们也不太可能抛售这些国债。瑞士法郎,因为严格的瑞士银行法为投资者提供了加强的资本保护。